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

ID:6048938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_第1页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_第2页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_第3页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_第4页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花生高油酸种质资源探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美国和国内花生高油酸种质的研究现状、检测技术和利用方法,以期对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花生;油酸;种质;育种中图分类号:S565.20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137-04美国是最早开展高油酸花生育种的国家,已利用高油酸材料F435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新品种,有些已在生产上利用;澳大利亚已经全面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实现商品化生产。我国科学家提出“着力提高油用和食用型品种的油酸含量达到60%以上”的目标

2、,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也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种质资源是开展作物育种工作的前提条件,开展高油酸种质的发掘和利用及优异基因的研究是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1美国花生高油酸种质的研究现状Norden等[1]9于1987年发现了第一个高油酸花生突变体F435,油酸含量达到80%。Moore等[2]利用F435与一般油酸含量品种配组,分析后代油酸含量分离情况,表明F435与一般油酸品种F78114后代分离比例为15∶1,而与F519-9的后代分离比例为3∶1,且不存在正反交差异。扩大与F435杂交的品种个数,后代油酸含

3、量分离比例为15∶1和3∶1,其中与12个品种的杂交后代表现为单隐性基因遗传,与1个品种的杂交后代表现为双隐性基因遗传。表明两个隐性基因中的一个在花生种质中普遍存在,杂交后表现为预期的单基因遗传[3,4]。Lopez等[5]认为花生高油酸含量性状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可能存在修饰基因作用。Isleib等[6]认为控制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基因表现出部分显性的特点;ol基因与背景基因型存在互作,可能存在上位性效应;ol基因影响多种脂肪酸含量,呈一因多效;控制含油量的基因同时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并且加性效应相对较大

4、。Upadhyaya等[7]也指出花生含油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Wynne等[8]认为因花生属自花授粉作物,这类加性效应可以被纯合的基因固定下来,说明对性状进行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加性效应在高油花生育种中具有广阔的潜在利用价值。美国通过化学诱变、辐射诱变和自然突变获得多个高油酸突变体,并且开展了品种选育工作。自1995年SunOleic995R释放以来,已有20多个高油酸花生品种获得了生产许可,为花生高油酸育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将突变体和释放品种分别列表如下(表1、2)。表2显示,近

5、年来美国获得品种权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以2003年最多,其次为2008年,高油酸品种的研究集中在2008年以前。从花生品种的类型看,多为Runner型小花生品种,另有3个Spanish小花生和3个Virginia大花生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的高油酸种质资源大多来自花生主产国美国和印度,美国的资源以小花生为主,而印度的则为密枝型普通花生,整体产量低,与我国以北方大花生为主的种植格局不太符合。近年国内高油酸花生种质的鉴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现了一批油酸含量大于60%、O/L比大于300的高油酸种质,这些种质来源广泛

6、,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说明我国花生高油酸种质比较丰富,并产生了适应各生态区的类型,为今后开展高油酸育种提供了便利[13]。国内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发掘工作是今后高油酸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Yu等[14]利用γ-射线辐照79266获得的高油酸突变体SPI098是我国第1个高油酸突变材料,而后通过杂交选育的方法获得了高油酸品种花育32号,油酸778%,O/L比126,200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农H03-3是我国审定的另一个高油酸花生品种,油酸达到80%,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这两个品

7、种均为小花生品种。3花生高油酸的检测技术9气相色谱法是直接检测花生油各种脂肪酸含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但是此方法需要提取大量花生油,并进行甲酯化或者皂化,以氮气为载气,氢气为燃气,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步骤繁琐、耗时长、需要样品量大,育种工作者要对大批的后代材料进行检测非常困难。并且因为籽粒粉碎后不能延续后代,在待检测材料种子量很少时,常遇到检测与繁种的矛盾。2010年高慧敏等[15]报道了一种改进的快速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从花生籽粒上切取0020g样品,采用提取液(苯∶石油醚=1∶1)提取5min,

8、05mol/L甲醇钠酯化10min后即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折光指数法是雷永[16]建立的一种花生脂肪酸测定方法,可以快速测定高油酸种质。具体作法如下:取05g样品装入2ml离心管中,用玻棒捣碎后加入10ml的石油醚,振荡,室温下静置3~4h,10000×g离心5min,将上清液移到新的15ml离心管中,敞口置于通风橱以挥发干石油醚,即得到花生油;使用折光仪(数字式折光仪或手持式折光仪)测定花生油在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