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

ID:6052180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1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_第1页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_第2页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_第3页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_第4页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应用概况  摘要: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育种中图分类号:Q538;TQ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80-04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是1934年Meye

2、r等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大分子多糖,故又名玻璃酸[1]。透明质酸是由2000~25000个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地结合在一起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均匀重复的线性葡糖胺聚糖[2]。透明质酸是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12ECM)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来的研究表明,透明质酸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于细胞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生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2]。除了在玻璃体中外,透明质酸在关节滑液和表皮细胞间隙中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上看,50%以上的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中,约35%

3、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中。目前认为透明质酸主要是存在于软结缔组织中的惰性空间填料中,在组建蛋白多糖复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1透明质酸的性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呈线性单链结构,并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线圈状结构,线圈的直径约为500nm。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在生理条件下均可解离,形成阴离子,等空间距离阴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散的扩展状态,占据了大量空间,故可结合多于本身1000倍的水[3]。根据透明质酸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8×105~5×106[4]。透明质酸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具有相对分子

4、质量依赖性,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生成碎片状网状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却能生成整体的网状结构[3]。12由于分子内存在氢键,透明质酸分子在水溶液中呈现单螺旋结构[5]。当透明质酸在溶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透明质酸分子间便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双螺旋结构,浓度更高时则会形成网状结构[3]。目前公认的透明质酸结构理论是三级结构理论,即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个三糖单位具有一个疏水区域,当溶液浓度较高时,透明质酸分子间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双螺旋结构,这是透明质酸分子间相互聚集的基础[6]。透明质酸的特性是黏度非常高[2],在低浓度或低相对分子质量时,溶液的黏

5、度随浓度或Mr的增加变化较小;当Mr和浓度增高使黏度达10mPa·s以后,透明质酸分子便开始缠绕,此时黏度随Mr和浓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3]。2透明质酸的生产技术已经报道的透明质酸的生产技术有3种,即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1]。提取法是指从人或动物的组织中提取透明质酸[1]。提取法是最早采用的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目前用于生产的原料主要为鸡冠、人脐带和动物眼球,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提取、除杂、酶解、沉淀和分离,不同组织透明质酸的提取纯化过程有一定的差别[3]。但是由于提取法的原料来源局限性大,产品提取率极低(仅为1%左右),并且工艺程序复杂,因此生产成本很难降低。此

6、外,由于在动物组织中,透明质酸与其他高分子物质相结合,导致其分离纯化的难度更大,并且利用动物组织提取的透明质酸产品可能会导致感染,这些因素限制了提取法在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中的广泛应用[2,3]。12人工合成法是指先利用生物高分子合成“玻璃酸氧氮杂环戊烯衍生物”,然后添加水和羊或牛的精巢透明质酸酶,制备出衍生物和酶的复合体,最后除去酶,纯化出透明质酸[1]。人工合成法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1]。微生物发酵法是指利用经过筛选的菌种进行发酵培养,并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透明质酸产品[1]。由于提取法存在上述缺点,而人工合成法又尚未成熟,故微生物发酵法成为目

7、前生产透明质酸最主要的方法。下面对透明质酸生产的微生物发酵法进行较系统的概述。2.1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最早发现的微生物产生透明质酸是在1937年,当时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中具有β溶血性的酿脓链球菌(S.pyogenes)可产生透明质酸[7]。随后于1939年又发现链球菌属中的马链球菌(S.equisimilis)和兽疫链球菌(S.zooepidemicus)也能产生透明质酸[7]。由于野生型链球菌有能产生透明质酸解聚酶、表达其他胞外蛋白、透明质酸产率低等缺点[2],故实际生产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