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

ID:605741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_第1页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_第2页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_第3页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_第4页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复合式抗菌整理  棉织物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但是棉织物耐微生物性能较差,使用、洗涤及贮存会使棉织物上出现细菌等微生物,从而降低织物的服用安全性。耐久性抗菌整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银系抗菌剂因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而且安全环保,对人体皮肤无毒无刺激,在无机抗菌剂中占主导地位[1]。但理想的抗菌整理及其工艺应该不仅满足以无毒、不引起皮肤过敏或不适、不影响纺织品性能或外观等要求,还需要注意整理之后的织物要能耐多次水洗[2-3],但常规的Ag+抗菌整理很难有较高的耐水洗性。本文使用β-环糊精来改善这一性能,以

2、柠檬酸作为接枝剂,次亚磷酸钠为接枝催化剂,利用β-环糊精分子空腔包覆客体分子的作用及原理,将固着于织物上的β-CD包合银系杀菌剂,期望能提高其整理之后的耐洗性能。试验中考虑了Ag+用量、β-CD用量、布样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抗菌性能及耐洗性能的影响。1试验材料与药品6盐酸(南京盛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NaOH(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分析纯)、NaCl(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琼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化试剂)、CA(合肥工业大学化学试剂厂,分析纯)、β-CD(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SHP(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分析纯)、Ag

3、NO3(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标准皂片(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标准物质)。2主要仪器与设备恒温水浴锅(数显HH-4)、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动轧车、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回转恒温调速摇瓶柜。3试验过程3.1Ag+/β-环糊精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流程剪裁经退煮漂处理后的纯棉细平布(规格20cm×25cm)12块。将裁好的试样润湿后投入置于温度为60℃恒温水浴中的各烧杯整理液内,浸渍40min后,浸毕取出试样,二浸二轧,将布平铺在90℃的烘箱中预烘10min。继续将布在一定温度下焙烘4min。最后将布样在50℃水

4、中洗2min。取出晾干。3.2试验方案设计(1)Ag+浓度的影响:Ag+浓度在2%o.w.f~5%o.w.f范围内变动。(2)β-CD浓度的影响:β-CD浓度在45g/L~75g/L范围内变动。(3)焙烘温度的影响:焙烘温度分别为160℃、170℃、180℃、190℃。63.3细菌培养及抗菌性贴样测试方法参照GB/T20944.1—2007,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试验细菌,试样直径为10mm。3.4皂洗试验测试方法参照GB/T3921—2008方法A,每次洗涤5min,共洗涤5次,然后再测量抗菌性。4试验结果与分析4.1Ag+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加Ag+浓度

5、,观察抑菌圈直径大小,从而分析抑菌效果。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银离子整理后的织物对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当Ag+浓度较低时,随其浓度的增加,抑菌圈逐渐增大,说明抗菌效果增强。但增加到一定浓度,抑菌圈变化减缓。在考虑织物整理成本的前提下,采用4%o.w.f这一浓度。4.2β-CD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为了考证β-环糊精的加入是否会对抑菌性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做了对比试验。通过表2我们发现,加入β-环糊精后织物整理后抑菌圈增大,说明加入β-环糊精对于抗菌性能是有正面影响的,进一步对β-环糊精浓度对于抗菌性能的进行研究。6以β-环糊精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参考确定

6、其在试验中的使用浓度范围,从而观察抑菌效果。由表3可以看出,当β-CD浓度较低时,随其浓度的增加,织物抑菌圈大小快速变大;当β-CD浓度增加到60g/L,织物抗菌性能上升缓慢。原因是β-CD浓度越高,CA与织物和β-CD发生反应的几率越大,固着在织物上的β-CD越多;当β-CD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反应达到平衡,趋于恒定,此时增加β-CD浓度对抗菌性能影响不大。4.3焙烘温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以β-环糊精能与棉织物接枝的温度确定焙烘温度讨论范围。由表4可以看出,加入β-CD时,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织物抑菌圈大小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CA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条件低于与

7、β-CD反应的条件。在较低温度下,CA容易与纤维素发生反应而难与β-CD反应,此时抗菌性能变化不明显。当达到一定温度时,CA与β-CD发生反应,使得β-CD与棉织物接枝,由于包合Ag+抗菌性能明显增加。而当CA与纤维素和β-CD反应达到平衡时,织物抗菌性能改变也趋于恒定。4.4耐洗性6由于β-CD中的活性基团主要是羟基,而纤维素的主要活性基团也是羟基,两者较难发生醚化交联。CA中含有3个游离羧基,可以分别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和β-CD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使β-CD交联在织物上。表5是皂洗前后织物抑菌圈大小的变化,在试验1、2、3、7、8、9中可以看出,由于

8、CA的接枝使β-CD将Ag+包合,随着β-CD浓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