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

ID:6057903

大小:89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_第1页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_第2页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_第3页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_第4页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1、2课(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日照一中2010级历史导学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 型】复习课【课  时】2课时【使用日期】9月21、24日【学案序号】8、9【编写人】李雪梅 【审核人】王允宽陈文婷 【学科联系人签字】焦光峰【共同体】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学习目标】见一轮复习资料《金版新学案》P76“小天地大视野”和“课标要求”。【单元概述】本专题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

2、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学法指导】(第1、2课整合思考问题)1、中国经济

3、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小农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现代社会主义经济。2、古代经济一般可分为:农业:家庭农耕和家庭手工业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坊手工业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商贾)3、农、手、商相互关系: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4、如何认识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2)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①土地兼并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阶级矛盾尖锐化,

4、不利于社会的安定。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不利于国家的统治。(3)土地兼并严重激化社会矛盾主要包括A、一是激化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B、二是激化了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土地兼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对此,封建国家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概念辨析】1、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

5、会,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产品的交换,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生产者使用,它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食。但是在今天,有些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有一定的这种经济性质。与商品经济对立。自耕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而产生。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生产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时候完全消失。强调的是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与租佃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产生而出现。也是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这

6、种经济在一定程度又有所恢复。强调的是规模比较小,土地数量少,工具落后并且很难改进,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对立。2、租佃农民与自耕农的区别贤从智中取,智从学中求。-9-日照一中2010级历史导学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1)背景不同:租佃农民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自耕农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产生的。(2)身份、地位不同:租佃农民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往往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而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3)后期作用不同:租佃农民在明清时期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了较大的生

7、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自耕农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3、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不同(1)租佃关系:形成于封建社会前期,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关系形成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2)雇佣关系:形成于封建社会晚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而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分更为自由。【自主复习】结合课本,填写完《金版新学案》P76、P77“走进教材”部分,并记忆。【重点探究】一、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

8、式的形成(从生产力角度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