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

ID:6058763

大小:3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1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_第1页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_第2页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_第3页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_第4页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维地震在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勘探中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三维地震在南省富源县桃树坪煤矿首采区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构造的控制程度,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也是本人对三维地震技术在煤矿勘探中的一点认识。关键词:富源县桃树坪煤矿三维地震首采区勘探应用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研究范围及概况研究范围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城东部150°方向,平距约24km处。行政区划处于富源县营上镇镜内。区内有简易公路至富源县城约50km;至曲靖90km;至昆明230km。交通尚属方便(图1)。三维勘探控制面积2.87km2。2矿区地质概况2.1勘探区地层桃树坪井田内

2、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下三迭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永宁镇组(T1y);第四系(Q)。2.2矿区构造桃树坪井田位于恩洪矿区的北东部。矿区断层较发育,总体为一向斜构造,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153地震地质条件3.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形跌宕起伏,切割强烈,属于构造侵蚀而成的低中山-高中山地貌。矿区最高处标高为1971.5m;最低处标高为1662.2m;最大高差309.3m。浅表层岩性多样且间杂分布,主要的岩性有:土层:松散、干燥,雨季土层湿、粘。激发条件较差,在土中激发产生的面波能

3、量强,且易生成强能量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并干涉有效波。岩石裸露层:多在区内山坡或顶部,为半风化岩石,成孔时严重漏水并塌孔,给成孔带来很大困难。3.2浅、中层地震地质条件矿区第四系最大厚约20m,而且第四系主要集中在地势平缓、低洼及一些山间凹地,第四系浅而且面积有限,地震无法得到第四系底界反射波。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永镇宁组、飞仙关组及卡以头组的地层,各地层间为整合接触,物性差异不明显,不易形成强反射波。中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3.3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矿区煤系地层多覆于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15地层之下,在矿区的南、东、西边界附近均有煤系地层出露。在煤层露头附近

4、无法得到煤层的反射波,全区可采煤层:K3、K4、K9、K10共4层,但煤层厚度除K10煤层较厚外,其余均较薄;K7+1、K12、K16、K18、K19+1均为局部或大部可采煤层。K9煤层与K10煤层可形成复合反射波,K12、K15煤层附近形成一组复合反射波,K16、K17煤层形成一组复合反射波,K19、K19+1煤层形成另一组复合反射波。由于局部层间距的不稳定,各反射波有时存在相互干涉现象,使局部的分辨率降低。总之,本区表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4野外施工方法试验工作对一个工区的勘探至关重要,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摸清测区的地震地质情况,选择最佳的适合于本区

5、的激发参数、接收参数,只有参数选择合适,才能取得好的第一手资料。本区地形复杂,激发因素变化大,为了把有限的试验工作量更好的利用起来,把两个试验点尽量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高处岩石裸露区和低处黄土层覆盖区),以使试验结果更具有代表性。5资料处理资料处理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用于地质解释的三维空间—时间数据体。资料处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压制各种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获得能真实反映地下各种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15为确保资料的高分辨率、高保真度以及高信噪比,在处理中进行了充分的试验,以选择最佳的处理流程及处理参数,确定本区的三维处理流程。资料处理以三

6、维常规处理为主,包括野外数据解编、补偿、编辑(剔除不正常道、建立空间属性文件)、静校正、反褶积、速度分析、NMO叠加、剩余静校正、三维一步法偏移等。6主要技术措施6.1空间属性的建立及检查把经过验收的野外资料如地震仪器班报、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建立三维资料的空间属性。空间属性的检查有多种形式,本次采用初至波线性动校的方法。初至波速度与空间属性正确,可使动校后初至波拉平。空间属性建好后可得到全区的炮点、检波点位置图和CDP覆盖次数。野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其施工取得了较均匀的覆盖次数,控制范围内基本达到30次,村庄、障碍物变观地段大部分超过28次,局部覆盖次数较低的区段也不低于2

7、0次。6.2静校正静校正属于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消除由于地形起伏和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对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影响,使时距曲线满足于动校正的双曲线方程。其精度直接关系到地震勘探成果的精度以及地震勘探的整体效果。15静校正方法分别对绿山折射波静校正和野外人工静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获得的效果明显好于人工静校正方法。且单炮记录上能够找到和拾取有效、可靠、稳定的折射波,因此结果稳定可靠。6.3叠前去噪高信噪比资料是高分辨率处理的前提,在处理中首先是压制干扰波,提高有效波的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