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

ID:6061744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1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_第1页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_第2页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_第3页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_第4页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探究  [摘要]基于双维度理论模型定义范畴,现有文献中对“农村大学生”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以及就业教育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学人际关系研究。现有研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了较好的铺垫。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关键词]双维度理论;农村籍大学生;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3-082-3[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双维度理论模型下农村籍大

2、学生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与行为研究”(11YB442)一、概念界定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主席,加拿大知名教授约翰·贝利(JohnW.10Berry)提出的著名双维度理论模型极具影响,提出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与新群体文化交流的倾向性两个维度,并根据个体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区分出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即当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原有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时,他们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整合”;当个体不

3、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身份,而寻求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即“同化”;相反,当这些个体重视自己原有文化,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时,就是“分离”;当个体既对保持原有文化没有可能性和兴趣(常常是因为被迫的文化),也极少可能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常常是排斥或歧视的原因)时,是“边缘化”。农村籍大学生是特指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具有农业户口,在大学毕业前,其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有农村户口的家庭成员。二、关于农村籍大学生研究回顾基于双维度理论模型定义范畴,笔者搜集到的现有文献中对“农村大学生”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的适应性

4、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以及就业教育问题研究,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学人际关系研究。(一)农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10现有研究主要从描述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分析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和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项关于农村新生再社会化的质的研究》中访谈描述了因城乡文化差异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上,农村大学生社会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困惑。《在校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一文则提出了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心理素质不高,价值观念转变,行为方式适应等。《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

5、农村大学生社会化》中指出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文则提到了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校园隐性文化对农村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一文中提到校园隐形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应该充分利用校园隐性文化中的经济援助制度、心理辅导、社团、实践活动、校园网络等来帮助解决农村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在经济、心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6、(二)农村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10农村大学生适应性社会学心理层面的研究主要指出农村大学生在社会流动和对于社会学校生活适应的过程中首先是不适应的,确实存在并且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心理失衡,出现社交焦虑,产生消极的自我心理体验,自卑与自负以及逆反的心理障碍。造成心理健康的缺失,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分层视野中的社会化分析—关于农村大学生生活方式转型的一种描述》通过访谈的方式描述了农村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把农村大学生看作是校园中的亚文化群体。《农村籍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调查》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情感世界、就业选

7、择等方面的适应情况的电子邮件访谈,全面描述了他们进入大学后表现出的反差、苦恼、不解、焦灼、愤恨、不安情绪等种种不适应状况,涉及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各方面。《农村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工学院农村大学生为例》中对于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发展机遇、物质生活条件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劣势(如经济拮据、心理脆弱等)的农村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实证调查。采取小规模座谈,单独访谈,及小范围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包括生活、学习、心理、人格、人际交往、压力状况和自我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描述。(三)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

8、观教育以及就业教育问题研究10农村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