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ID:606195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_第1页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_第2页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_第3页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_第4页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摘要】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企业为依托,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进行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促进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探索建立适合实际运作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农村中职校为县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14-02一专业建设的县域经济背景广西昭平县是公认的全国茶叶生产最适宜等区之一,适合发展各种茶类生产,尤其适合发展绿茶、乌龙茶和红茶。20世纪80年代

2、初,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区划课题组完成的《茶叶区划研究》,把我县划为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在广西茶叶区划中,把我县划为青绿茶的适宜区。2004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广西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昭平县确定为名优绿茶优势产区。7近年来,昭平县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在茶叶的规模和品质上做文章,提出了“建基地、抓质量、树品牌、拓市场”的茶叶富民兴县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茶叶产业扶持政策文件,在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优化茶品种结构、对外宣传推介、产品流通销售、

3、品牌打造等核心环节给予大力扶持,促进了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2.5万亩,预计今年全县生产干茶约6200吨、总产值可达3.85亿元,与2008年同比分别增长24.5%、27.9%以上,创昭平县茶叶产量、产值历史新高。2008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其中仅茶叶单项人均收入达660元,茶产业已成为昭平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兴绿色支柱优势产业。昭平县始终把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来抓,扶持龙头全力打造茶叶产业化“航母”,加快了茶叶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县已培育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亿健茶业有限公司、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等茶叶

4、生产企业100多家。昭平县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荣获“2006年中国茶叶百强企业”称号;昭平县凝香翠茶厂和昭平县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贺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随着昭平县茶叶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种植面积和规模不断增加扩张,农民种茶热情空前高涨,茶叶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基地化模式更显突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占总收入的30%以上,生态型无公害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基地示范点遍布全县9个产茶乡镇。茶农的钱袋子充实了,生活条件改善了,部分种茶大户已盖上了“茶叶楼”,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如走马乡合水屯、福行

5、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村。这样一来,对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据调查,昭平县缺乏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各类人员4000余人,农民希望通过短期培训掌握职业技能的愿望非常迫切。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的需求越来越大,茶叶市场稳定增长,带来了茶叶市场的兴旺发展。对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预计未来5年内,昭平县需要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在6000人左右。7因此,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以昭平县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抓住广西昭平县已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列为青绿茶适宜区,是广西创建无公害茶

6、叶示范县、名优茶优势产区,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以此为契机,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进行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促进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探索建立适合我校运作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农村中职校为县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依托县域的特色产业,建立校企双赢、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构建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初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两翼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以及茶叶营销等方面的操作人员。毕业生主要面向县内茶行业及其他企业,从事茶叶产

7、品开发、种植、生产以及茶叶营销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探索,昭平县职业教育在逐步形成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第一,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的理论、经验和做法,寻找行之有效的农村中职校为县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运用于指导教改实践,形成“我有人无,人有我精”的办学特色,在职教办学向集团化发展和生源争夺战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为农村中职校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子。7第二,通过对昭平县茶产业的广泛调研,分析该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明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准确定位茶叶生产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茶叶生产加工工作过程

8、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实现“学生—毕业生—准员工—企业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