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

ID:6062185

大小: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1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_第1页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_第2页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_第3页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_第4页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业利润操纵方法、危害和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3摘要利润是当代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它的发现和提出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紧密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就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关键词利润操纵原因危害对策企业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会

2、计界对于利润操纵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利润操纵等同于西方会计文献中的盈余管理,即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第二种观点将公司管理层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法违规等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称为利润操纵。一、利润操纵的成因(一)利润操纵的客观成因1.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12会计准则的出现应该是私人订立契约成本过高所致,因为随着现代股份公司的出现,对企业来讲,要与众多的权益持有人分别签订契约

3、,其契约成本必然太高;对于权益持有人来讲,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共物品,因此必然存在有人“搭便车”现象,同时会计信息存在外部性的问题,因此为解决私人契约成本过高和克服公共物品的特性而带来的市场失效,有必要由政府出面强制对会计信息进行规范,于是会计准则出现了,私人契约转化为公共契约。2.会计的模糊性会计数据实际上并不具有其表面上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过程中,存在太多合法前提下的供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师自主选择、估计、判断和预测的机会,对相同的一些经济活动,不同的会计师可能做

4、出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实际会计业务创新与现行的会计处理相脱节而导致“无法可依”等现象,都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供给存在的可能。3.会计信息产权的不明晰性12按现行的会计框架,会计信息由企业经营者管理但并不明白为谁管理,股东亦不知其为会计信息所有者。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以会计经营管理者作为生产会计信息的代理人,但当今非市场化的企业内部职能使会计信息供给缺乏市场激励与竞争,信息易受到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的生产工具的独立性因此而弱化。(二)利润操纵的主观成因1.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由于

5、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2.企业为追求良好外在形象而虚增利润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我国在加入WTO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风险的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信誉不足的企业。而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3.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在我国,上市指标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其资源价值连城,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4.企业为

6、规避所得税而故意隐瞒利润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适当的税率而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推迟纳税时间,便会隐瞒利润。二、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一)企业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121.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主要手段有:其一,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即通过与有关单位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然后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了虚增收入、利

7、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其二,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2.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计入本期,或将本期销售收入延期确认,来调整当期利润。这种做法的目的,多是企业为了树立自身业务逐年增长的外在形象。(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这种调节利润的方式在上市公司比较常见。由于上市公司往往都存在与其相关联的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因而公司高管常常利用下列方式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1.通过资

8、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按我们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间不得相互拆借资金,但企业间相互拆借比比皆是。这种资金拆借行为,上市公司无法事先对外披露,所以投资者及有关监管部门无法对其合理性作出判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些企业利用拆借资金调节利润。122.通过转嫁费用的形式调节当期利润。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对于费用问题应该有明确的划分,但上市公司效益不理想,或不足以达到所需要的利润目标时,便采取替上市公司分担部分费用如广告费、离退休人员的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办法来调节上市公司的利润。(三)通过“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