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

ID:606270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_第1页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_第2页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_第3页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_第4页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休宁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探究  摘要:城市绿道是一种融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系统,通过对休宁县城区绿道规划的研究思路、空间结构、绿道类型、建设形式、服务节点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为其它县城构建多功能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绿道;城市绿道;休宁;线性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绿道”,英译“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放空间[1]。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公共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近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类公园、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居住社区、

2、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2]。城市绿道包括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包括慢行道系统、节点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1]。9在机动车交通分割城市用地、占据道路空间的今天,绿道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本底、构建生态廊道、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慢行空间,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起到节能和环保的作用,对保障城市健康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具

3、有重要意义[4-5]。《安徽省绿道规划总体纲要》要求全省从2012年起,用3-5年时间建成城市绿道3000km以上,重点在城市建设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优美、低碳节能的城市绿道,形成以绿化为特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3]。休宁县城区绿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公用设施,建设具有绿色出行、休闲健身、人文景观功能的地域文化绿道。在城市建成区,主要通过道路两侧绿地、滨水绿地、各类防护林带等连接公园、广场,形成绿道系统,方便市民活动;在近郊区,利用绿道串接风景林地、休闲旅游点、农业生态绿地、水源保护地、公

4、共交通枢纽等,形成特色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1现状资源环境分析1.1城市概况9休宁,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区位优势突出,三省通衢,是交通枢纽重地;历史文化厚重,名人辈出,是徽州文化宝地,孕育了19位文武状元,号称中国第一状元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是休闲养生胜地;生态环境绝佳,物产丰富,是特色农业基地。休宁县北以黄山山脉,西邻五龙山脉,南接怀玉大鄣,东有白际天目之险,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山水格局,是绿道规划的重要依托资源。1.2自然人文景观兴趣点分析休宁县古

5、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承载着休宁县状元文化的状元公园、状元博物馆,也有古城岩遗址,除了历史人文兴趣点点,还有大型生态绿地、滨水公园等自然景观点,横江和夹溪河是贯穿城区的主要水系,沿水系有大量的生态绿地,是城区的自然屏障。1.3现状交通分析齐云大道与黄山路一横一纵贯穿全城,支撑整个交通网络。部分道路条件较好,但大部分道路特别是老城区道路绿化空间小,树种单一,种植形式缺少层次,识别性低,没有形成“一路一景”的绿化效果,道路绿化未成体系,各主要道路之间缺乏联系。道路大多通过隔离护栏或绿化带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的分流。交通现状资源是绿道建设的重要依

6、据。2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休宁县绿道系统规划范围与休宁县县城总体规划相一致,面积约56km2。依据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要求,休宁县城区绿道规划的期限为2013年-2020年。9通过休宁县城区绿道规划建设,将各公园绿地及水系等自然资源有机串联,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绿色健康的出行空间,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城市经济发展。3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绿道规划遵循生态性、特色化、人性化、共享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8大原则[2]。休宁县城区绿道规划以“绿带环休城,状元故里

7、行”为主题,在充分调研和对上位规划解读的基础上,绿道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1)应尊重休宁县自然本底,充分利用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得以有机连接,改善生态环境;(2)城市绿道系统不能游离于城市结构之外,应该与县城绿地系统、滨水空间、城市结构性景观廊道相结合,连接各个组团重要节点;(3)绿道系统应与综合交通体系密切衔接,作为县城慢行系统的载体,辅助交通;(4)城区绿道应与区域绿道规划相结合,形成无缝对接、体系完整的绿道网络;(5)应因地制宜、立足城市现状特性,根据用地情况合理把握,充分利用公共开敞空间与公共设施配合绿道建设;(6)依托

8、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发挥绿道对各类节点的组织串联作用,打造特色游线,彰显地域文化。4绿道规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