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ID:6065580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1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一、知识网络超声波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物理、环保特征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乐音和噪声 二、识记巩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340m/s。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声源

2、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7.15~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dB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8.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高于20000H

3、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三、《声现象》问题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5.声速测距。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5、(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四、例题解析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

6、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朵、物体的振动(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传播介质、一定的响度。例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

7、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解析:控制噪声的措施有三个途径:在发源地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入耳处减弱。实际中究竟是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这三个途径进行比对。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发声处减弱噪声,所以A错;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所以B错;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所以C对;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所以D错。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

8、”,说明固体能传声解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其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