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

ID:6066286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_第1页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_第2页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_第3页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_第4页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格尔木河道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成立河道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必然性,分析了专业化管理队伍对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加强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格尔木;河道管理;专业化管理队伍;重要意义;具体措施Abstract: Thispaperfirstdiscussestheinevitabilityof theestablishmentof theteammanagement oftheriverprofessional, analyzesthesig

2、nificanceof professionalmanagement teamonthe river, andputforwardtostrengthen themanagementteam ofprofessionalconstruction, concretemeasuresto strengthenlawenforcementefforts, with technicalpersonnelforreference.Keywords: Golmud;

3、60;chann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7management team; significance; specificmeasures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前言河道是行洪的重要通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河道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反映社会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河道管理队伍能力素质,是水利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树立水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尔木河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格尔木河引水大闸(新闸址)至新华村段,东岸布置堤防23.37Km,西岸布置堤防

4、23.41Km。其中西岸设灌溉引水闸2座、涵洞2座、控导工程两处;以及东岸三处支沟汇入防护工程。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2014年,工程建成后,格尔木河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过洪流量达到722立方米/秒,格尔木城市防洪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1、成立河道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必然性分析1.17目前格尔木没有一个管理防洪大堤的专业队伍。现有的河道管理办公室其实只是管理了河道采砂,而灌区管理所只有管理农田灌溉渠的经验,两个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并且没有管理堤坝的经验和能力。防洪工程全面完工后,格尔木河道不仅承担防洪任务,而且还得承担防洪、治沙、景观、卫生、绿化、水环境为主要内容

5、的综合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保证城市河道的日常管理、行洪通畅、河道清淤、河道设施维护维修、水面保洁及沿河两岸绿化。1.2格尔木防洪工程完工后,在其东岸将建设格尔木新区(已经开工建设)。因此,必须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以保证防洪大堤的安全,保证新区的安全及全市人民的安全。1.3格尔木市河道污染主要来自于山上的泥土冲刷,近年来,由于格尔木地区特别是南部山区降雨天气偏多,导致山洪频发,格尔木河洪水陡涨陡落,灾害频繁,尤其是2010年汛期遭受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造成大量水利工程、防洪设施严重损毁,洪水过后的河道基本失去防洪能力,对防汛工作造成

6、极大压力。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格尔木已成为青海省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因此,作为城市的基础保障设施,格尔木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已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做好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格尔木的河道治理意义重大。2、做好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对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2.17能有效抓好防涝泄洪。防涝泄洪是城市河道的首要功能。根据河道实际情况,按照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要求,针对不同的断面形式校核计算,以满足河道不同设计断面情况下的泄洪能力,使河道在流量、宽度、深度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达到行洪要求。对河道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清黑除臭,畅通水流通道,给

7、洪水以出路。禁止在河道保护管理范围内搭建建筑物和阻水设施、填堵河道,加强河道及沉砂池等设施的养护管理,对涉及河道的建设工程强化防汛排涝要求,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2.2能有效抓好景观打造。本着一河一景、因河制宜的原则建设河道景观,不搞千篇一律,力求突出特色、各具灵性。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线状态,避免裁弯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在考虑防护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着力建设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生态型河堤;通过在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来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道天然净化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