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

ID:606638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1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_第1页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_第2页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_第3页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_第4页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和防治方法  摘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基腐欧氏菌玉米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一种植物细菌,厌气生长,与大白菜软腐病的致病菌类似。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浙江省先发现,目前在各省均有发生,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水稻病害,特别是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该病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严重时可导致整株稻秧枯死甚至造成整片稻田绝产,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所以在生产中要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关键词: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期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发病期:水稻细菌性基

2、腐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期的移栽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是发病高峰期。水稻移栽后两个星期容易造成僵苗或死苗,死苗有“枯心死”和“剥皮烂”两种类型。“剥皮烂”在孕穗期也极易出现,而在抽穗灌浆期则以“青枯病”为主。1、“枯心死”。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随后枯黄,极易被误认为螟害。这种枯心株基部会进一步变褐色腐烂,极易拔断,叶片自上而下依次枯黄,直至全株枯死。52、“剥皮烂”。在水稻圆秆拔节期,病株叶片自上而下依次发黄,形成第2发病高峰,这时叶片从外向内逐渐枯死腐烂,7~10天内整株禾苗死亡,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3、青枯病。水稻在抽穗灌浆期遭遇较

3、大风时,蒸腾大于吸收,病株叶片突然失水,萎蔫内卷,无光泽,全株呈青灰色,在田间多呈零星分布,以后还会逐渐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部变为褐色或黑褐色腐烂,并有一股恶臭,极易被误认为螟害或白叶枯病。5症状具体表现: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的腐烂一般在水稻分蘖划开始发生一直到水稻抽穗期,开始是零星病株,病株先在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开水烫过一样的水渍状病斑,有的呈现长梭形或不规则形,拔节期间病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后逐渐向上扩展形成边缘褐色,中间枯白色呈现不规则形大型病斑,发病基节虽然坚挺,但剥去叶鞘,可见茎基部

4、特别是根节部即水稻内部输导组织已变成灰黑色,有时仅在节间出现深褐色条纹斑,容易被忽略。水稻病株腐烂后期茎基部和根部变黑并逐渐腐烂,易拔断,自上而下逐渐枯死。若洗净后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混浊菌脓溢出,粘滑并有难闻的恶臭味。病株的臭味在早稻中、后期和晚稻前、中期比较浓烈。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根节部变深褐色腐烂和有恶臭味,是属于土壤通气不良的还原性物质中毒所引起的生理病害,要注意加以区别。发病条件:1、病菌能在病稻草和田间病稻桩以及田边的杂草上越冬,为来年侵染水稻创造条件。2、水稻种子带菌也可能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初侵染来源之一。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最

5、主要途径是水稻移栽时由于秧苗难拔难洗,秧苗根系和叶鞘受伤,使病菌很容易从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病菌在维管束和通气组织中蔓延,阻塞根茎交界组织,影响水稻的正常新陈代谢,并在整个生育期重复感染。4、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气温在20℃以下,水稻很少发病或不发病。如果水稻田间长期淹水过深或暴雨过后,细菌性基腐病容易大面积爆发。特别是排水不良,地势低洼,土壤黏重且通气性较差的稻田,也容易发生细菌性基腐病5、有机肥和钾肥缺少,偏施或迟施氮肥,都会导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6、水稻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秈稻。另外,水稻不同生育

6、期的抗病反应明显不同,一般苗期秧苗柔嫩容易感病;分蘖末期不脱水或烤田过度易发病;成株期抗病。5防治措施:由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规律不明显,人们对它的识辩、危害、防治了解较少,在防治时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一般采取综合防治。1、水稻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用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1~2天取出,再用清水冲洗,然后进行催芽,即可防治其他病害,又能控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效果显著。2、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不同的水稻品种对基腐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以减轻发病程度。如秈

7、优63、武育粳2号、盐粳2号矮粳23、盐粳2号、双糯4号、中粳574、等品种均表现高抗病性。3、加强田间管理,并尽量湿润管理。(1)为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减轻发病,应合理施肥,适当增施钾肥和有机肥,提倡稻草还田,尽量避免氮肥过量、过迟施用,有利于水稻植株生长健壮。(2)加强水浆管理,湿润灌溉,分蘖期做到浅水勤灌,经常露田,保持水稻根部有足够的氧气,避免深水灌溉,长期沤水的田块易发生严重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分蘖末期适度撤水晒田,提高田块温度,切忌脱水干旱要保持干干湿湿。(3)为防止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扩散传播,要进行合理排灌,要求每个田块尽量做到单

8、排单灌,不得串灌。54、采用小苗抛栽、机插秧等移栽方式培育壮秧,移栽前要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苗壮,使秧苗好拔好洗,防止病、弱、嫩苗移入大田,避免秧苗根部和茎基受损,减轻病害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