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

ID:606734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_第1页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_第2页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_第3页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_第4页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民间金融机制培育浅谈  【摘要】当前,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日益活跃起来。由于缺乏法律与政策支持,导致民间金融业监管不利、运作无序,影响农村金融稳定。因此,我国应加紧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规制与引导,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与运行机制,以实现其稳健与良性发展。【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金融法律规制培育机制农村民间金融是指以农村为活动领域,以农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在农村社会系统之内所产生的各类自发的、民间性的金融活动与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张,信贷总量已达1.1~1.4万亿左右,

2、年均增长率超过12.6%,接近正规金融市场容量的三成左右。①基于潜在的巨大资本规模和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借贷优势,民间金融已成为农村融资主体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活跃盛行的原因探究7正规金融对农村融资的供给严重不足。在我国农村,由于在融资主体上,农户过于分散,资金需求过小,监管成本过高;而农村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偏小、信用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融资用途上,传统种养殖业周期性长、季节性强、风险性大;企业生产技术含量少、管理水平低、竞争力差。这些劣势因素增加了融资与监管的成本和风险,使得正规金融机构对其服务力不从心,相继撤并4万多个县级以下机构。农村正

3、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农村民间金融的普遍存在与盛行。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致使缺口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尤其以各种生产经营性为主导的企业型经济形态不断涌现,诸如个体户、专业户以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兴起和活跃,其生产规模持续扩张,对资金的需求日益扩大与多元化。民间金融为之开启了一条新的多样化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资金供需的矛盾,弥补了农村金融日益扩张的缺口。7民间金融具有适应农村广阔市场的天然优势。农村民间金融大多是基于地缘、业缘、血缘和亲缘所形成的信用关系,在村民或其他农村经济实体之

4、间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民间金融因天然地与农村的经济环境和经济需求相融合,是一种自发的内生于农村乡土社会的金融形式。其具有地域分布广、信贷资金多元、组织形态多样、运营机动灵活、借贷双方彼此熟知、交易费用相对较低、微观信息较为灵敏等正规金融不可取代的自然优势和特征,因而赢得更加贴近农村和更能满足农户实际需求的“草根金融”的美誉。正是这些正规金融不具有的特质和优势促使其发展不断壮大。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无序的根源剖析因缺乏外在制度的合理安排以及自身先天的内在缺陷,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培育和发展机制还很不完善,致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还在着诸多乱象、问题与风险。处于于法

5、无据状态。目前,我国尚无专门法律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系统地规范。现有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散见在《刑法》、《物权法》、《合同法》和各种司法解释等规定中。关于民间借贷利率,《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不得高于国家基准利率四倍”的规定,对于活跃的农村金融市场而言显得极为不适应。而且,由于我国对于涉及民间高利借贷行为的处理规定,长期处于一种“民事无力、行政越位、刑事缺位”的困境之中,使得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难度日益增大。因法律规范的缺失,农村民间金融的主体地位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存在于法

6、无据、运营无章可循、发展摇摆不定的状态,严重束缚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7缺乏制度配套。2004年以来,虽然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多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体系,并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该准入政策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和摇摆不定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较之于法律,因临时、应急性政策本身的模糊性和易变性等特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始终处于一种“有名无分”的尴尬境地。碍于准入门槛过高、手续繁杂等限制性因素,其仍面临着“玻璃门”的窘境,金融业务活动严重受到束缚。同时,农村

7、民间金融因政策缺位而发展无序,也反过来影响和削弱国家对整个农村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预期效果。监管处于“真空地带”。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无论是在监管机构、内容、手段和措施上,还是监管环节与程序上均存在缺位与空白。而且,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管理的体制性歧视和限制,政策上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一直保持着抑制性态度,直接导致对于民间金融的监管依然是重于堵而轻于疏,难以对地域分散、数量庞杂的监管对象形成有效监控。②这致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与集资诈骗、高利转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法发放贷款等经济犯罪案件交织在一起,并时常伴生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8、以及暴力催收导致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发生。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国家金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