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

ID:6069464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1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_第1页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_第2页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_第3页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_第4页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快推进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究  【摘要】海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青稞小油菜生产基地。海北发展生态农牧业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海北发展生态农牧业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了相应思路和建议。【关键词】农牧业;生态;发展;海北海北州是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青稞小油菜生产基地。全州现有天然草场3972.13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9%,可利用草场3492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9%。存栏各类牲畜327.36万头只,能繁母畜189.3万头只,母畜比例57.83%。全州年产牛羊肉3.88万吨、绵羊毛0.4万吨、牛奶3.

2、72万吨。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2.14万亩。一、海北州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12(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底,全州农牧业增加值达到9.43亿元,比2005年增长62.8%,年均增长12.57%。粮食产量达到4.43万吨,油料4.91万吨,比2008年粮食总产减少3.2%、油料总产增加74.7%。肉类产量达到3.88万吨,奶类3.72万吨,比2008年分别增加32.54%、22.37%。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7.44%、47.44%、43.64%,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6.44、6.44和8.71个百分点,母畜比例提高了2.70个百分点。(二

3、)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底,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23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93.04%,年均增长23.26%。农牧业生产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4.94%,劳务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的24%,在全省平均水平上看,属中上等水平。(三)农牧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全州共实施农牧业建设项目30多项,农牧业方面的基本建设投入和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达到4亿多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57.8%。4年来,建成日光节能温室95栋、11万平方米;新建畜用暖棚771幢76.6万平方米;草原灭鼠1340万亩,是“十一五”期间的1.4倍;建成农村沼气

4、1.1万户,3.85万农牧民受益。完成游牧民定居210户,880人受益。12(四)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日趋优化。2007年至2010年期间,全州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具有海北特色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系羊本品种选育为主的天然草原畜牧业、以饲草种植、暖棚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的舍饲半舍饲畜牧业,以种养结合,发展优良畜种为主的舍饲畜牧业区和依托冷凉特色种植业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四大经济区域。通过整合流转农牧业生产资料,积极组建农牧业生产经营联合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联合经营为

5、主的多种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为主的多种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五)农牧业科技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兴牧的战略思想不动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牧业,使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逐年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未的32%提升到了2012年底的76%。同时,广泛开展农牧业实用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全州牲畜良种化程度达到95%,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96%和97%。(六)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畜牧业畜种结构、畜群结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牛、羊、马的比例分别为17.58%、80.38%、1.04%,羊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6、,适繁母畜数量占存栏数的50%以上,良种乳牛、细毛半细毛羊、绒山羊等比例稳步上升。二是产业化经营形态逐步形成。现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家,带动农牧户16万户以上,占全州农牧户数量的64.25%。三是特色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打造了一批羔羊生产基地特色品牌。四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集约化经营为特点的畜牧业发展探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饲草饲料种植、良种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探索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多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二、海北发展生态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12(一)海北发展生态农牧业的比较优势一是具有丰富的农牧业优势资源。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2.14

7、万亩。2011年底,全州农牧业增加值达到9.43亿元,比2007年增长62.8%,年均增长12.57%。粮食产量达到4.43万吨,油料4.91万吨,比2009年粮食总产减少3.2%、油料总产增加74.7%。全州现有天然草场和可利用草场人均面积全省第一。畜产品种类和产量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二是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广阔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海北夏季气候凉爽,适宜喜温良性蔬菜、中藏药材等作物的生长,且产品质量好、单位面积产量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是较为适宜的生态制种区。再加上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少,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的理想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