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doc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doc

ID:60730485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12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doc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人教版新课标一、从多种渠道渗透小学数学思想很多小学数学思想都是教材中没有直接写在课本上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如果教师没有敏锐的眼光,没有把“渗透数学思想”作为一种习惯,那么,课堂上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

2、教学目的,在备课环节就要考虑本节课要渗透什么样的数学思想,用它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哪些环节、哪些内容渗透了什么思想方法,我应通过什么活动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比如,这次在国培学习过程中,我上了一节《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你说,这就是一节基本技能掌握的课,要渗透什么样的思想呢?通过第一次试讲,我发现这里面要渗透的思想就是“猜想验证”的思想、类推的思想和归纳思想。那么,第二次备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这三种思想写进教学目标,并考虑了具体实施的环节。猜想验证思想体现在:你比划

3、的1厘米对吗?要知道对不对,怎么办?用1厘米的吸管比一比。你估的纸条长度对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你看,这两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猜和估都只是一个大致的结果,要想知道对不对,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个环节充分让学生感悟猜想验证的思想。那么类推的思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直尺上0到1是1厘米,那么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吗?根据出示的一段就可以找到另外的1厘米长度,这不就是类推的思想吗?根据0到9就是9厘米、0到7就是7厘米、0到3就是3厘米,你发现了什么?0到几就是几厘米。根据0到1、1到2……之间的

4、距离是1厘米,你又发现了什么?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多好的归纳思想的体现!长此以往的训练,还愁学生不会学习吗?正因为我有了这种理念,深刻钻研教材,并把渗透数学思想作为一种习惯,才能设计出这样的课来。最后,看效果确实比第一节课目的性强多了,孩子的收获也相当大。虽然,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给孩子明确提出这是什么思想,但是多次孕育,“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相信孩子一定会得到发展。二、让学生深入小学数学情境接触数感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

5、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6、,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三、课堂练习也是重要的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不断累积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接受到

7、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技巧和方法都是需要实践在课堂中的。我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掘好的教学方法,为培育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