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

ID:607467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_第1页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_第2页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_第3页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_第4页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机遇和挑战研究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场地现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对景观设计的启示。设计师现场勘察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发掘?发掘之后,又该如何处理?笔者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机遇——挑战分析法。关键词:场地现状,机遇,挑战,景观设计在全球化时代,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创作出特色?如何思考当代地域与地方特色的形成?如何传承地域文化?在当代如何生存与转型?这些都是摆在中国风景园林师面前不应回避的世纪课题[1]。场地现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现状保留较好的这类场地进行讨论。通过设计师现场勘

2、察,从场地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发掘场地潜在的机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设计;同时,通过现场勘察,发现场地现状的挑战,运用设计手段,积极解决场地存在的挑战,从而把场地不利因素控制到最少。正如美国赫勃特·西蒙(HerbertSimon)关于“设计”曾有精彩的定义[2],尤其是他将“设计”视作一个积极的动词:“所谓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本文以长沙某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试图找到能改善现状的途径。61场地认知1.1场地概况本案位于长沙某安置区内,为中国特色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该项目占地面积3.5hm2,长

3、约500m,宽约80m。公园内有高压电力塔穿过,项目范围内北侧和部分东侧高出周边道路约4~5m,西边全线为高5m以上的挡墙。另外,项目因多年搁置未建,多处被周边居民利用作为菜地。1.2场地周边居民概况场地东侧为某安置小区;西侧为长沙某职业技术学校,有4~5m高墙围合。北侧为菜市场,服务周边几个小区。从现场来看,场地主要使用人群为安置小区的居民。从现场调研来看,安置小区的“居民”实为农民。2场地发掘2.1发掘场地现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从平面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方面,分析场地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从景观设计要素方面,分析场地存

4、在的机遇与挑战;从服务对象类型方面,分析场地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从地域文化方面,分析场地存在的机遇与挑战。2.2处理场地现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的原则面对场地潜在的机遇:结合功能需求激活潜在的机遇,同时进行创造性设计。面对场地存在的挑战:运用最有效的设计手段解决问题,尽可能转危为机。63机遇3.1机遇一:场地肌理3.1.1场地现状。从现场地形地貌来看,这里原为农耕台地,农民种植蔬菜的自留地。农耕台地成为场地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如图1所示,场地现状。3.1.2设计对策。保留场地原有肌理,重新梳理地形。具体做法:场地原有的肌理基

5、本保留,场地高差比较的大的地方设置挡土墙加固,用当地石材砌筑,并用毛竹片装饰,呈横纹条状分布;场地高差小的地方,夯实原有的田埂。农耕台地成为本设计最大的特色之一,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之后一系列的创造性设计。如图2所示,设计后场地肌理。3.2机遇二:农耕记忆好的设计不是设计师说了算,而是看场地的使用人群是否喜欢。如何吸引他们使用,进而喜欢使用,将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场勘察和访谈安置小区的居民,发现他们实为农民,设计投其所好,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场地属于他们情感的作品。3.2.1设计对策。塑造一组再现农耕生活中美好时光

6、的雕塑。相比城里人,农村小孩都没机会上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兴趣班。恰恰这种“放羊式”管理给每一个农民一个美好快乐的孩提时代,比如下河抓螃蟹、父子踩水车、姐弟采蘑菇、晒谷场6等生活场景,留下了一系列美好回忆。敏锐地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设计出一组再现农耕生活中美好时光的雕塑。3.3机遇三:地域文化3.3.1设计对策。提炼湖湘文化的符号。通过湖湘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竹简进行一系列创新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把竹简符号运用到不同尺度的设施,如入口标识,标识牌,灯具等设施。如图3所示,竹简系列效果图。3.3.2设计对策。提炼当地

7、生活方式。根据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当地生活方式的亭台等设施,如长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气候等,设计时扬长避短,避雨——坡屋顶;避热——挡西晒、通东南风——西侧遮蔽,东南侧敞开;避寒——挡北风,这与东南敞开矛盾,这时得结合两者,设计可以转动的格栅于北侧,这样层层推敲,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然就独树一帜。4挑战4.1挑战一:场地东侧与北侧可达性差且存在安全隐患4.1.1场地现状。场地北侧和东侧高出路面4~5m,可达性差,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地形超出土壤自然安息角,容易发生土方塌方等自然灾害。4.1.26设计对策。分层

8、加固,局部拓宽。具体做法:整理场地北侧多余杂乱的土方,设置入口广场;同时结合台地地形,设计2种不同体验的园路——散花谷和登山步道。东侧分层加固,挡土墙用当地石材砌筑,并用毛竹片装饰,呈横纹条状分布。如图4所示,设计后场地东北角效果图。4.2挑战二:场地西侧围墙存在安全隐患和视觉不佳等问题4.2.1场地现状。场地西侧围墙高4~5m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