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ID:60748457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3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材料一:(被遗忘的传统家书)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500名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大学生与家人联系方式统计表大学生对传统家书的看法材料二:(家书何以“抵万金”)(《北京青年报》)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

2、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里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在写信的时候,人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且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材料三(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国际在线消息)日本文化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30-39岁的比例为57%,与前一次调查相比,分

3、别增长了18和14个百分点。另外,10-19岁的年轻人中有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之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黄桂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

4、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17.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A.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B.从调查数据看,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是要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C.与电话、QQ等现代通讯手段相比,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

5、方便。D.现代人越来越少提笔写家书,其实正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118.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请说说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答案】117.B118.示例:我认为家书会逐渐消失。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写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亲人之间的关心更多了,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也可有不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