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

ID:6074855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_第1页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_第2页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_第3页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_第4页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理念乡村景观更新规划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漳州长泰慢客村景观更新规划为例,从生态景观的塑造、特色风貌的保护、农居环境的整治,绿地系统整治等方面介绍了该村落景观更新的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效益,期望为我国广大村镇中类似的景观更新改造提供借鉴。关键词:生态;乡村景观;更新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建设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打着建设新农村的旗号用城市化的思路对乡村进行开发的现象严重[1]。乡村建设在城市化的影响下正在失去原有特色,千篇一律,毫无地方特色;一些传统农居中值得继承的技术、材料技艺正在城市化、

2、现代化洪流中丧失;一些优秀的农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地域性”及“失根性”的景观现象已存在于各乡村间[2]。因此,通过漳州长泰“慢客村”景观更新规划的案例对生态景观的塑造、特色风貌的保护、农居环境的整治,绿地系统整治等方面进行分析,融入生态田园的新理念来引导村镇更新改造,实现乡村环境质量的提高将是本文的重点。1项目背景概况9上蔡村位于福建漳州长泰,2006年曾受台风重创,房塌路毁,满目疮痍,“脏、乱、差”现象突出:房前屋后遍布鸡舍鸭笼,家禽粪便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道狭小肮脏,流经村子的龙美溪两岸猪圈连排,河沟内猪粪和生活

3、垃圾淤积成堆。2011年11月,市、县两级将上蔡列为“田园风光、生态之城”建设重点村,该项目亦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项目,在市、县、镇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上蔡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聘请中国建筑技术集团福建分院重新修编上蔡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以龙美溪流域水系、大学自然村慢客岛绿道为支撑的村庄发展布局,慢客村的更新规划使其发挥了应有的生态效应,同时也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理想的游憩、休闲环境。2设计理念2.1塑造富有农村特色的生态景观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包括苗圃、荷塘、果园、农田、沟渠、山坡、菜地等田园风光,

4、营造人们心灵的牧场[3],充分保留和发掘田园风光是农民致富、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2.2传承浓郁乡情民风“事闲宾从乐,景美台榭临。令人忘羁旅,洒虑起微吟。”9农民的心理健康来自于认同感、友好感和安全感。村庄的规划、建设、整治尽可能保留和传承他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并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2.3结合农民生活,创造多样的活动空间充分考虑地方民俗活动的节庆空间需求,结合村庄南部的村委会与老年活动中心,公共空间主要分为节庆型和日常型进行布局:节庆型公共空间设置集会广场,满足集会

5、性民俗活动的需要;日常型公共空间主要利用院落空间和村民庭院空间反映农家世俗生活的重要平台,也为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2.4延续民居风貌,提升村庄整体格调规划充分尊重地方传统风格,提炼闽南农村的环境特征,与环境相结合,提升村庄整体文化格调。新建住宅统一采用闽南民居元素通过细部设计提升闽南特色的新农村风貌如坡屋顶、白墙黛瓦,局部采用木百叶点缀,传统而不失现代气息.使得整体风貌既协调又各有特色。3“慢客村”景观更新规划的主要内容村落临溪而建,总体村庄被龙美溪一分为二,植被茂密背靠南山,在规划过程中考虑突出“显山、露水、秀村、融绿”的

6、农村新风貌,主要从河道整治、农居整治、景观营造及绿地系统规划整治等四个方面对村庄进行景观更新。3.1河道整治9规划突出河流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强调人与水之间的有机融合。结合地形的变化,水体平面设计上有收有放,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水体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河岸以自然驳岸为主,打造原生自然的生态景观。河岸线曲折自然,点缀野生花丛,使游人在休闲中欣赏植被景观、感受穿越栈道以及林中漫步的无限惬意。水体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

7、,营造了阔水低岸的自然意境(图1)。此外,利用木栈道、桥、水车等手法对大水面进行合理分割,丰富了水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意味(图2)。9在慢客村景观水岸的设计上,采用了生态护岸工程技术,针对不同的河段选择不同形式的生态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原型驳岸,即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采用自然型驳岸,即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

8、,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则采用台阶式人工白然驳岸,即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