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

ID:60748632

大小:26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13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_第1页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_第2页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_第3页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_第4页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  2010-12-2013:51:38

2、  分类:中医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三七,始载《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又名金不换、田七,此外,被称为“三七”的还有: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叫做菊叶三七或土三七。本文主要是关于五加科三七的资料整理和收集。《本草纲目》中记载:“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知,金不换,贵重之称也。”山漆意思是这种植物长在山里,把它搞碎涂在伤口上便能止血,而且能使伤口较快地粘接愈合,后谐音称为三七。不过据民国《马关县志》杂类之五载:“三七者,必种

5、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大概也与其命名有关。  一、三七全株各部分简单说明:三七主根:俗称头或者头子,指质量为500g的干燥三七主根个数。比如说20头三七表示500克重量有20个左右三七,30头就是500克有30个左右三七,头数越少表示三七越大,质量越好,等级越高。 三七芦头(俗称:剪口):准确的说是长在土里的三七与长在土外的三七杆连接的关节部位。但是同等情况下含剪口的三七比不带剪口的三七便宜,等级低一些;但通常只有大三七才会出现这个情况,比如15头,20头;所以买大三七一定要注意看看是否带剪口,比如20头三七如果是带剪口

6、的价格540元,不带剪口的是590元,差价较大; 三七侧根(俗称:筋条)和须根(俗称:毛根或绒根):就是指三七的支根,根据粗细划分,中部直径大于0.4cm支根的叫筋条,须根及中部直径小于0.4cm支根的叫绒根或毛根,它们都有药用价值,只是相对三七主根便宜一些; 春三七:摘除花籉后采挖的三七,一般三七花是8月份采摘,就是采摘三七花后采挖的三七叫春三七,这个时候采挖的三七饱满,质量高; 冬三七:就是留种后采挖的三七,三七花7,8月份现蕾,如果8,9月份采摘干燥就是常说的三七花,但三七花如果不采摘长到11.12月份,三七花就会变成红

7、色的三七红籽,俗称三七种子,留种后采挖的三七就是冬三七,质量较差; 三七茎叶:三七植株茎和叶的干燥品,都有药用价值; 三七粉:本应是三七主根部经粉碎后的初加工制品,不过目前市场上的三七粉多用三七根的废弃物,筋条、绒根、茎叶,几乎全株入药,有的甚至掺杂其他有害杂质,口感苦味很淡,但口服后不化杂,颜色由黄到灰;真正的三七粉颜色黄绿,口感苦,口服化杂。 三七切片:鲜三七主根经切片干燥后的初加工制品。 三七花:三七尚未开放的花蕾,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长的三七越好,

8、如三年花,四年花等。  二、各部分详细介绍 三七主根: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张锡纯认为其性平),归肝、胃、心、肺、大肠经。三七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三七其有效成分之高,远远超过人身和西洋参。民间说法称,三七具有“生打熟补”的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能治跌打劳伤;服熟三七(用鸡油炸黄食用),能补血强身。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各种出血症,跌打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痛等症。《本草纲目》“三七,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

9、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 按网上查到的资料,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但是在罗大伦老师的博客里看到《神农本草经》里就已经有记载,查了两个版本的《神农本草经》,在台湾倪海厦注的版本中确有记载,摘录如下:【性味】味甘、微苦、性温、无毒【主治】三七为散瘀定痛要药,功能散一切恶血,保一切新血,治血瘀成肿成痛,外敷能消肿止痛。为云南白药之主药。【倪注】举凡内外伤,诸烂疮等都可以用,镇痛止血。 另外还有些资料记载如下:《玉揪药

10、解》三七“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三七破瘀血而不伤新血,止出血而不留瘀血。所以出血性疾病、瘀血性疾病都能治。《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

11、。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