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

ID:607530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1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2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3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4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探究  摘要:农村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主要区域,农村地区的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不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些重要措施。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农村;保护;建设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做好它的保护和传承。随着高度现代化的功能布局和生活方式所带来

2、的城市中传统文化的逐渐消逝,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主要的物质基础的广大乡村地区来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使非物质文化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广泛的传承。二、非物质文化遗产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准确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来已久,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法律

3、法规形成了逐步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届十一次会议表决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逐步走向正轨。由于表现形式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非为不同的类型,结合新农村建设思考,本文所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存在与乡村地区且有一定的生存范围的非物质文化。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宝丰县马街社

4、区(马街村以马街书会著称,马街书会是曲艺界盛会,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云集马街说书会友,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杨庄中心村(杨庄中心村范围内的观音传说家喻户晓,并形成了一些列与观音相关的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有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美誉)、周营村(周营村是全国著名的魔术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村庄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住宅设计千篇一律,形式以及功能布局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例如马街中心村住

5、宅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豫西南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为参会艺人提供的住宿及曲艺交流方面的便利性。多数中心村住宅设计片面强调现代化、别墅化,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物质基础缺失。(二)新村建设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由于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上体现的方式关注的不足,新农村建设地域文化特色不够明显。(三)新村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考虑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了仅仅作为展览品存在的困境。(四)针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物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联系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了其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其文化生态

6、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五)新农村建设呈现各自为政,缺乏跨行政区域的协作,造成非物质文化生存范围的人为割裂。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1创新中心村建设机制7现有中新村建设模式一般是在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村庄整合。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存在于几个村乃至更大的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范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范围并不完全重合,或者是在同一行政范围内选取需要整合的村庄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虑较少,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人为割裂,影响保护与延续。创新中心村建设机制,增加跨

7、行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力度,从宏观层面上统筹中心村布局;增加选择需整合村庄时的影响因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考虑在内,合理确定庄新村范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建立健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体系,对于那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由文物部门参与指导其新农村建设。2新农村建设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既有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不可能脱离于物质而单独的存在,包括使用工具、典籍记录、建筑物构筑物等在内的物质载体构成

8、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那些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遗迹遗址等不可移动的物质承载者对非物质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历数百年乃至更长时间形成的乡村的空间结构,同样是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些更应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以保护。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基础设施、建筑质量较好的前提下,应该优先考虑对旧村进行改造,严禁盲目地大拆大建及盲目的另建新村,保护村庄原有格局和组织脉络;二是新村建设应合理选址,不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