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

ID:60771599

大小:1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6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_第1页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_第2页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_第3页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_第4页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卡模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汕头市2013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语文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1[A][B][C][D]2[A][B][C][D]3[A][B][C][D]试卷类型试卷A试卷B4[A][B][C][D]5[A][B][C][D]6[A][B][C][D]13[A][B][C][D]14[A][B][C][D]15[A][B][C][D]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7、(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8、(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6分)(每句1分,漏字、错字、别字均不给分)(1),(2),(3),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请在四(一)、四(二)题中选做一组,且2B铅笔填涂选做的试题组所对应的信息点

3、,再作答。四(一)[16—18题]       四(二)[19—21]题(1)(5分)()()(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5分)(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①②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6分)(1)描绘该标识:(不超过80个字)(4分)80(2)标识的寓意:(不超过60个字)(2分)60六、24.作文(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方格内书写。共920格)▲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900字文言文专题第四讲: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式②被动句式③倒装句式④省略句式⑤疑问句式⑥否定句式文言判断句式一、定义:对事

5、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特征: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是”,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三、类型:①一般判断句②简略判断句③特殊判断句(一)一般判断句: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6、。句式标志:“……者,……也”“……者也”“……,……也”“……也”“……者,……”【实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3)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4)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7、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是”表判断出现较晚,先秦古汉语中比较少见,汉以后逐渐多起来;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实例】(1)余为伯鯈(tiáo),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3.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用在)动词谓语前兼表判断,加强

8、判断的语气,但不是判断词。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否定判断句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也不是判断词。)】【实例】(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