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

ID:607737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2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_第1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_第2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_第3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_第4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宁南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效果探究  摘要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偏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分别采用漏斗式集水坑、水平沟及鱼鳞坑等集流整地造林模式与无集流措施对比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整地造林相对无集流措施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31个百分点,造林3年后幼树生长量(生物量)平均增加50%以上。各集流整地模式造林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关键词集流整地;模式;造林效果;宁南黄土丘陵区中图分类号S72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220-016干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因素,如

2、何克服干旱的影响,搞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世界与我国林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2]。在干旱地区通过对年降水规律的观测分析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测定分析,在造林时,可利用造林地微斜面汇集雨水,使小地形处的有限降水集于一处,以补充林木生理生长所需水分[3-5]。为了探索不同集流整地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在固原市原州区的黄土丘陵区采用不同集流整地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和造林成活率与树木生长影响的试验,选择的集流整地方式为水平沟、漏斗式集水坑、鱼鳞坑,以无集流措施为对照,分析各种集流整地造林效果及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1.1造林地概况

3、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70~2700m,地势起伏较大,由南至北可分为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干旱片带、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境内年均降水量400mm,年际间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域间不平衡。试验地选择在东部黄土丘陵干旱片带,该区面积占原州区总面积的2/3,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壑塬交错,年均降水量为300mm,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1.2试验设计设4个造林模式处理,分别为:水平沟集流整地造林(A)、漏斗式集水坑集流整地造林(B)、鱼鳞坑集流整地造林(C),以无集

4、流措施造林为对照(CK)。造林树种配置为刺槐与柠条行间混交。1.3试验实施1.3.1水平沟整地模式。该模式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先在山坡沿等高线挖深60cm、宽60cm的沟,再用沟上沿活土层回填,回填后的水平沟底宽底1.2m,沟间距为46m。为了增强保持水土效果,当水平沟过长时,沟内可留几道横埂,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水平[6]。水平沟整地由于沟深、容积大,能够拦蓄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荫作用,改变了沟内土壤的光照条件,可以降低沟内的土壤水分蒸发(图1)。1.3.2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模式。在造林地按长2m、宽2m的方格打点放线,并确定栽植点

5、,然后在栽植点处开挖口径为80cm×80cm,深80cm的坑穴,将挖出的死土培埂,埂底宽40cm,顶宽30cm,埂高20cm,要求所挖的栽植穴线性排列整齐,培埂光滑平整,横竖成线,回填后呈漏斗状集水面,最后将集流水面夯实拍光以利汇集降水(图2)。1.3.3鱼鳞坑集流整地模式。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一般坑宽(横)1.0m、长(纵)0.8m,坑间距2.0m。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要求规格挖好坑后,再把熟土回垫入坑内,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cm的半环状土埂,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

6、开1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图3、图4)。1.4调查内容与方法在原州区东部黄土丘陵区选取立地条件相同及不同的造林地,造林第1年10月下旬或第2年6月调查各样地林木成活率,第4年进行林木保存率及生长量(生物量)调查。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集流整地模式造林效果62.1.1造林成活率。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类立地条件下,刺槐在不同集流整地模式下栽植成活率有一定差别,处理B造林成活率较高,处理A次之,处理C较低。但与CK相比,平均成活率提高31个百分点,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无集流措施造林由于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地表又不能及时充分补水,因而成活率偏低。2.1.2

7、林木保存率及生长量。在造林后的第4年进行林木保存率及生长量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林木保存率达到85%,幼树高生长比CK高出145cm,地径增加2.0cm,效果最好;处理C效果不明显。3种集流整地模式相比较,也有一定差异,处理A与处理C差异较大,处理A优势明显。2.2不同集流整地模式造林用工量及造林费用对比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C造林用工量较少,处理B用工量最大。用工量增大,其造林费用也相应增加,相对于CK,处理C造林费用增加525元/hm2;处理A造林费用增加1890元/hm2;处理B造林费用增加2415元/hm2。同时调查结果显示,造林地坡度越大,

8、处理A与处理B整地造林费用越高。3结论与讨论6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降水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