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

ID:607774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_第1页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_第2页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_第3页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_第4页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探究  【摘要】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各套开发层系均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研究精度开展储层沉积模式研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河流精细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精细解剖技术;共识别出2种大相,6种亚相,19种测井微相识别模式;精细刻划了Ⅰ、Ⅱ、Ⅲ类储层9种沉积模式,明确了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环境,明晰了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沉积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关系。【关键词】储层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沉积模式剩余油萨北开发区Ⅰ类储层河道发育

2、规模大、平面及垂向切叠严重、砂体内部构型复杂,Ⅱ类储层微相类型多样、相变复杂,Ⅲ类储层的成因需进一步明确。针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应用“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1,2]砂体解剖方法对各类储层进行研究,实现成因单砂体时间单元精细对比;完成了Ⅰ、Ⅱ类储层单砂体识别,Ⅲ类储层沉积微相厘定,提高了各类储层预测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河道砂体形成过程和离湖岸线的远近建立Ⅰ、Ⅱ、Ⅲ类储层沉积模式。1区域概况7萨北开发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构造北部,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青一段~姚一段沉积时期的湖退进积三角洲沉

3、积、姚一段~嫩一、二段沉积时期的湖进退积三角洲两个沉积阶段。发育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油层组,35个砂岩组,118个沉积单元。2沉积模式分析2.1剖面精细对比方法经过研究区1546口井系统对比分析,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3]的原则,提出了“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标准层控制大套地层对比、标志层组合对比、特征岩性组合对比、标准层逼近控制对比、沉积模式指导对比”的储层综合对比方法,解决了各类储层复杂的油层对比问题。2.2平面沉积微相类型研究区河流相可划分为点坝、心滩

4、,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决口扇8种微相[4];三角洲相可划分为分流平原、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又可进一部划分出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决口扇7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漫流薄层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河口坝4种微相。72.3Ⅰ、Ⅱ、Ⅲ类储层沉积模式2.3.1Ⅰ类储层沉积模式(1)泛滥平原相的辫状河砂体沉积模式:主要发育于PI3沉积单元,该时期河流能量强,物源供给充足,以垂向加积为主。主要微相为心滩和辫状水道。心滩以纵

5、向坝、斜列坝为主,坝长一般250-400m,宽150-250m;辫状水道宽度在400m-600m,厚度4-7m。(2)泛滥平原相的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主要发育于PI2沉积单元,该时期河流侧向迁移频繁,多期单一河道侧向切叠。废弃河道发育,但保存不完整,多呈新月状、半圆状。单一河道砂体宽度一般大于500m,砂体总厚度4-7m。2.3.2Ⅱ类储层沉积模式Ⅱ类储层属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按其离湖岸线的远近分为远、中、近岸水上分流河道砂体沉积3种沉积模式(图1)。(1)远岸水上分流河道沉砂体沉积模式:河道的侧向切叠能力相对

6、曲流河变弱,单一河道继承性近南北向展布[5]。废弃河道、点坝发育,且废弃河道保存完整。单一河道砂体宽度一般大于300m,垂向上砂体厚度为2~6m。7(2)中岸水上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模式:仍以河流作用为主控因素,河流的侧向迁移能力进一步变弱,废弃河道相对不发育,河道两侧伴生溢岸薄层砂。单一河道砂体宽度在300~600m,垂向上砂体厚度2~4m。(3)近岸水上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模式:由于湖岸线来回摆动,河流和湖泊沉积作用兼具,但以水上河道为主控因素。废弃河道基本不发育,河道规模较小,以道间泥规模较大为特点。中-小型河道

7、砂体宽度为150~300m,垂向上砂体厚度为2~4m。2.3.3Ⅲ类储层沉积模式Ⅲ类储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按其离湖岸线的远近也可细分为近、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外前缘席状砂沉积4种沉积模式(图2)。(1)近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模式:仍以河道为主控因素,多发育呈枝状、窄条状小型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两侧发育大面积泥粉和泥质。河道砂体宽度小于150m,厚度为1.5~3m。(2)中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处于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湖浪改造能力进一步增强,以窄小型水下分流河道及席状砂为主要沉积类型,分流

8、间泥不发育。河道砂体宽度小于100m,厚度为1~2m。(3)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沉砂体沉积模式:处于水下半深湖沉积环境,以特小型水下分流河道及席状砂为主要沉积类型,砂体在平面上多呈窄条状、串珠状或透镜状分布。河道砂体宽度小于80m,垂向上砂体厚度为0.8~2m。7(4)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席状砂沉积模式:水体进一步加深至水下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河流携带的泥沙被湖浪改造成大片的席状砂,同时伴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