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

ID:607878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_第1页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_第2页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_第3页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_第4页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探析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现代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基础、柱、梁、板等部分的设计。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做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Abstract:Thedesignofbuildingstructuresisanimportantlink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design,istoprotectthesafetyofbuildingstructure,buildingfunctionofsoul.Inthis

2、paper,combiningwiththeworkexperience,abriefanalysisofthedesignoftheframestructureofhigh-risebuilding.Keywords:high-risebuilding;framestructure中图分类号:TU9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所组成,框架的连接点是刚节点,是一个几何不变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在现代工业

3、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对于高层建筑,在结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第二要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第三要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第四要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最后还要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1建筑框架结构的基础部分设计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建筑地段较好,

4、7基础埋深大于3m时,结构工程师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设一后浇带,两个月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同时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

5、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做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此外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该拉通。2建筑框架结构的柱部分设计7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以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

6、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柱内埋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以减小断面尺寸。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

7、不宜过大。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此外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3建筑框架结构的梁部分设计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一般来说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这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7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