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

ID:60807703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0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_第3页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_第4页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难行易教学文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知难行易对方可能提问,论点:第一,知易行难是不断被前人所印证的。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而在现代,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主席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这些都无不论证着知易行难! 第二,知易行难中的知与求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求知是什么?求知就是探索真理,这正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行的概念不谋而

2、合!而科学家的大量试验探索无不是在印证,各种猜想和理论!而证明不可否认是一个行的过程。歌德巴赫早在1742年就提出了他的猜想,可是为了证明他的猜想,各国数学家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爱因斯坦早就提出了相对论,可是至今我们依旧无法证明!,这些不都说明了知易行难吗? 第三,自古以来明知故犯的人是何其之多啊!那些因贪污而入狱的人难道不知道“君子敛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那些知法犯法者,难道不知道触犯法律的后果吗?那些闯红灯的人难道不知道被汽车撞了的结果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个人的欲望让他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心存侥幸。控制个人欲望

3、是何其的难啊!这不都说明了行比知难吗? 第四,知易行难更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我们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所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无不加大了行的困难程度!并不是我们知道了,就可以忽略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观的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所以从马克思为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知易行难!我方反驳:第一,我们知道植树造林可以防止土地沙化,可我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我们只是知道这一个结果而已,对方辩友,请你不要混淆了知的定义,你所说得知并不是真的知,人们这只是看过,听过,见过,但知道植树造林的原理是什么吗,这

4、样做的话为什么可以防风防沙等等问题吗?这样的你可以说是知吗?第二,对,你看求知之路漫漫,没有一条道理,规律是那么好懂的,好理解,好发现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就是因为知难,但反观,在我们还在探索的路上,在还未完全掌握着一项事物之前,我们便可做出行动,我们做到未必知道,这不就充分的体现了知难行易吗?并且,你只知道三峡大坝方案设计的时间又有多久吗?第三:那些触犯法律的真的清楚法律吗?如果都懂法律,又怎么会存着侥幸心理去做那些违反法律的事情。比如说,我现在因为受到威胁而杀了人而掩盖,那你告诉我,我会受到什么惩罚,如果不知道的话,算

5、知法吗?第四:待反驳。。。。。。。。2.我方和对方交流可能遇到的问题 1)对方: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我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如果直接回答,可以说:对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方辩友能否回答为什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是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落后的原因,追根究底是由于科技落后、知之不足的原因,现在的你是否仍然认为蜀道难呢?只有通过知的过程,使科技不断发展

6、,修出公路、铁路,开通汽车、火车甚至飞机,行还难吗?) 2)对方:对方辩友提到孙中山同志(很可能提到,因为他认为知易行难是误国思想,并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如果没有可适当修改),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大家都知道孙中山从1895年到1911年领导十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那么,对方辩友认为这是因为孙中山无知能,还是因为知易行难呢? 我方:对方辩友,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肯定一点:孙中山先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人无完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起义多次失败,追根究底是出在了“知”的

7、问题上,正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国情才导致了多次失败,后来毛泽东吸取经验教育,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才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个例子深刻的揭示了“知难行易”的道理啊!3)请问对方辩友阿基米德是不是不了解杠杆原理才导致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的片面观点,还是因为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导致知易行难的结果???如何回答 4)对方:对方辩友,您说知难行易,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您连基本的知识还尚未知道,又该如何去有所行动呢?我方:对方辩友,请不要偷换概念,我们今天辩论的是“知”和“行”的难

8、易问题,我并没有说我连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也不代表说“知”的过程中就没有基本知识,“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逐渐累积的过程,只有当“知”的过程完成,我们才会取得“行”的大刀阔斧。 5)大人常常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大道理其实道理我们全懂,全都“知道但是真正碰上的时候还是会手足无措还是会行难我方:通常“知易行难”被作为成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