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

ID:60807962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0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_第1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_第2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复习过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轻叩诗歌的大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课的设计。一、说教材《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轻叩诗歌的大门》正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诗歌的神奇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不仅带给孩子活动的快乐,更在精神上给孩

2、子铺垫上一层恒久的文化底蕴。这是颇具创意的选择。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诗歌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和分类方法,感受诗歌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整理资料,小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并用文字、图片、诗歌、朗诵、诗集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欣赏诗歌,小组内

3、互相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和分类方法,感受诗歌的魅力,学会研究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诗歌,感受诗歌历史的悠久、神奇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自己创作诗歌的积极性。三、说教法在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积极参与者。1.介绍法:推荐一些读物,介绍一些语言文字网站,还可以请“小老师”来介绍。2.互动激趣法:教师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学生一样搜集、调查、查阅。发现孩子的长处很不同类的好作品

4、时,让孩子们分享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小举动可以引起小组同学极大兴趣,推动活动向前迈一步。3.阅读借鉴法:指导学生阅读导语,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这样大大推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勇于知识的习惯。2.明确目标,设置疑问,让学习有板有眼,这样孩子才有得做,才会努力去做。3.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学习。在课堂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小朋友学会倾听、各小组内容相互补充,

5、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激情谈话和歌曲映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诗歌更进一步的兴趣。(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学生小组搜集、整理诗歌,明确任务,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三)自学检测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此项是老师对学情的考察和监督,便于了解学生,从而使老师把握难易,课堂游刃有余。(四)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让孩子深入到阅读材料中,亲自体会,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而理解写作意图。(五)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升华,鼓励学生在以后也要坚

6、持学习、了解诗歌。有利于学生回顾整节课内容,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启发。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稿,谢谢大家!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熟读熟记)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7、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8、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

8、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9、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