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

ID:60810076

大小:18.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0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1页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2页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3页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4页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田光荐荆轲》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

2、,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

3、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

4、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

5、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答案】C【解析】“亡秦之燕”是逃离秦国来到燕国,据此排除A.B项。“寒心”是一个双音节词语,不能在中间分开,据此排除D项。“又”表示列举另外的情况,宜在句首。故选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B.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C.再拜,是古代一

6、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D.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答案】D【解析】“伯”不是谦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

7、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太子认为刺杀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各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答案】B【解析】“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5分)译文:(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5分)译文:【答案】(1)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2)如果真能威逼秦王签订盟

8、约,让他全部返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注释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且(将要)灭六国,兵已临(逼近)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忧虑,担心)之。樊将军亡(逃离)秦之(到)燕,太子容(接纳)之。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鞠武(jūwǔ,战国末年燕国人。燕之智者,任太子丹的老师,帮太子丹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