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

ID:6082751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_第1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_第2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_第3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_第4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和对策探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当,就业人数供大于求,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自主权,人才培养观念陈旧,就业指导不足;就业渠道存在制度性障碍。对此,大学生要树立主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走多元化的就业道路;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改革,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作者简介:李阳阳(1985-),男,河南汝南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辅

2、导员。(湖北武汉430205)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18-02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大学生的起薪越来越低,多省市出现大批的高中生弃学现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认清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指导学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毕业生自身原因9(1)就业心理不当。一方面,有些学生依旧沉湎于社会精英的想法,认为自己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一定要有份收入高、地位高、清闲的工作,非外企、国企和事

3、业单位不去。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尊”去一些发展还不错的民营企业,更不愿意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关爱,产生自卑心理,喜欢依赖家人和朋友解决问题,甚至没有勇气去应聘。(2)供远大于求。当前毕业生数量远大于社会提供的岗位,优质的工作岗位更是百里挑一。而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巨额的经济投入,很难接受一两千元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能迅速上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整天就知道抱怨,随时准备跳槽,眼高手低的大学生。(3)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本应是社会中最充满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本可以通过自己

4、的聪明才智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帮助其他低学历青年创造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社会传统求稳的观念和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充分,我国每年进行创业的毕业生仅占就业人数的1%,而在美国和德国能达到20%,甚至30%。9(4)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进入职场的最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技能证书等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的准入门槛一再降低,许多基础不好、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高中生也进入了大学。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大学期间依然没有改变,经常逃课、上网,从而挂科一堆,不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

5、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2.高校方面的因素(1)专业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经过多年改革和调整,当前已建立起了学科门类较齐全、门类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相对合理的宏观结构,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状况与社会需求间不融洽。[1]高校扩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没有深入对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进行探讨,也没有广泛征求高校和教育教学一线学者、老师们的意见。“从整个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上看,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高校,多数在专业设置上仍末能摆脱‘短、平、快’的方向选择。这不可避免地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相适应、不相互动,

6、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年增加。”[2]9(2)缺乏专业自主权。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即使高校意识到某些专业需要调整,但是受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可能马上做出相应反应,开办新专业。另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专业调整的权力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手中,调整专业需要高校层层上报,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解决。这种僵化的调整机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存在矛盾,使高校不能根据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3)人才培养观念陈旧。我国高校长期重视理论

7、研究,忽视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识创新、团队合作等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此外,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添加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使得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造成了巨大的人才和资源的浪费。(4)就业指导不够成熟。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初步形成了一些就业指导模式和理论体系。但是,依然处于起步和摸索时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及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尚存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给学

8、生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功能。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仅仅在毕业前期对毕业班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没有在入学初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93)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