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

ID:60842832

大小:10.6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2-21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_第1页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_第2页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_第3页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_第4页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第一节海洋污染一、海洋污染和环境自净作用海洋污染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包括渔业)、损坏海水和海洋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称为海洋污染(marinepollution)。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广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防治困难海洋污染主要类型及来源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学污染石油烃(原油和从原油分馏出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产品)船舶和油轮的航行;事故性溢油;海上油气生产

2、;通过径流和大气进入的陆源石油烃塑料(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难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碎片和微粒)浅海水产养殖漂浮设施;渔网;水产品容器;沿海和海上生活垃圾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糖类、脂类、蛋白类、维生素等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盐)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沉降;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噁英等)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海水养殖活动;通过大气沉降带入的垃圾和燃料燃烧中间产物重金属(包括汞、镉、铬、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和砷和硒等类金属元素)工业污水、矿山污

3、泥和废水;石油燃烧生成的废气;船舶的防污损涂料;含金属的农药和渔药放射性同位素(包括239Pu、90Sr和137Cs等放射性物质)大气沉降;核武器爆炸、核工业和核动力船舰的排污海洋污染主要类型及来源(续)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生物污染病原(包括本地和外来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由海水养殖引种和饵料携带进入;养殖逃逸动物携带扩散;船舶携带非病原外来种(海水养殖外来种、赤潮生物外来种等)海水养殖引种;远洋船舶及其压舱水携带基因(为提高养殖生物生长率、抗病力、品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而人为转入的外源基因

4、)转基因养殖动物逃逸;转基因海藻孢子扩散生物毒素(如多种贝毒和鱼毒)有毒赤潮能量污染热能核电厂、火电厂和各种工业冷却水噪声船舶航行;海上和海岸爆破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以Hg为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海洋自净能力海洋通过它本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自然地逐渐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自净能力。当进入海洋环境的污染物负荷高于海洋自净能力时,便发生海洋污染现象。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降、吸附、气化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化合分解、交换和络合生物净化降解、吸收、转移、储存

5、、代谢海洋环境容量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绝对容量:绝对容量(WQ)由规定的环境标准值(WS,如各种水质标准)和环境背景值(B)所决定。可由下式计算:WQ=WS-B(以浓度单位表示)或WQ=M(WS-B)(以重量单位表示,M为某环境介质的重量)年容量:年容量(WA)是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容量与绝对容

6、量的关系为:WA=K·WQ。二、近岸海洋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效应(一)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的污染现象。近岸海域氮、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化肥厂和农业施肥等面源污染由径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盐类(可能是最大的来源)城镇生活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大气沉降输入(如沙尘暴、工业尘埃等)(二)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生态效应1.赤潮和大型海藻藻华赤潮(re

7、dtide):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一次赤潮过程通常为期不长(几天到数周);多数赤潮是由一种或两种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所形成;海洋中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硅藻、甲藻、绿藻、定鞭藻、隐藻、蓝藻和原生动物,已报道的就有200余种;赤潮是各种有色潮的统称。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赤潮发生趋势赤潮产生危害的主要方式高密度的赤潮生物覆盖或粘附在海洋动物的呼吸器官上,造成海洋动物呼吸困难和窒息死亡;大量赤潮生物的呼吸代谢(尤其在夜间,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8、)和死亡细胞分解过程中消耗海水中大量溶解氧,使水体严重缺氧;赤潮衰败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H2S)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甚至导致海洋动物死亡;有的赤潮种类,如杀鱼费氏藻(Pfiesteriapiscicida),不但会释放毒素毒害鱼类,而且会直接接触鱼体噬食鱼肉;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含有鱼毒或贝毒,虽然对摄食它们的鱼类或贝类无害,但会在摄食者体内累积,使取食这些鱼类或贝类的海洋捕食者和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