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

ID:608464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2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_第1页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_第2页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_第3页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_第4页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实践应用  摘要: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夯填的桩体一起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属于原位深层处理地基的一种方法,它能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降低其压缩性,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本文将通过工程实例,就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关键字:挤密桩复合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实践应用中图分类号:TU4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性质1.1湿陷类型湿陷性黄土地基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类型。当湿陷性黄十地基或

2、场地浸水后,没有任何外部的附加荷载,仅在地基上的自重压力作用下发生温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或场地;当湿陷性黄十地基或场地在没有外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浸水不发生湿陷,需要有一定的附加荷载作用下浸水才能发生湿陷的,叫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或场地。8建筑物场地的湿陷类型,应按实测自重湿陷量或按室内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场地。1.2湿陷变形湿陷性黄土由于它的特定生成环境、发生原因、

3、地质历史、埋藏产状、地理地貌位置、气候条件、物质成分,尤其是它的特殊结构、特殊组成情况等等,致使在压力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湿陷现象,产生湿陷变形。湿陷变形是指湿陷性黄土在一定的压力(包括自重压力或者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作用下,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量。它的大小除了与土本身密度和结构性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土的初始含水量和浸水饱和时的作用压力。初始含水量较低的湿陷性黄土,其湿陷变形相对较大。1.3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其特殊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三个方面:1

4、.3.1结构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结构性土。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又使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盐类都集中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上,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形成胶结物,从而形成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8该结构具有显著的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能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而形成不被破坏的能力,由于结构强度的存在.使得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表现出与其它土类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但一旦受水浸湿,结构性遭受破坏时,其结构迅速破坏,将呈现出屈服、软化、湿陷等特性

5、。1.3.2欠压实性湿陷性黄土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沉积过程一般比较缓慢,在此漫长的过程中,上覆压力增长速率比颗粒间固化强度的增速率要慢的多,颗粒接触点间的结构强度始终超过上覆土重,黄土的颗粒保持着比较疏松的高孔隙度结构而未在上覆荷重作用下被固结压密,处在欠压密状态。欠压密状态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1.3.3湿陷性湿陷性是湿陷性黄土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性在力和水的作用下,将遭受破坏使其强度丧失,而其欠压密性、高孔隙度则为浸水时产生附加下沉提供了必要的体积变化条件,没有结构性和欠压密性,就不可

6、能有黄土的湿陷性。2、工程实例2.1概述某医院工程建筑面积12000m2,分为11层住院楼(高层)与3层手术楼(低层)8两部分,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部分基础采用片筏基础,低层部分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其埋深分别为自然地坪下-3.5m和-2.5m。在住院楼南边8m处为现有3层住院楼,东西北相邻院内马路。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以下简称《黄土规范》)该建筑为乙类建筑。整个场地地质均为冲积堆积物,从上至下分别为:①湿陷性黄土,由表土层以下至层底深度5m,具有高压缩性,

7、强湿陷性,结构疏松,强度低fk=90KPa;②湿陷性黄土,至层底深度12m,可塑状态,具有中等压缩性,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fk=165KPa;③含有大量姜石Ⅱ级湿陷性黄土,至层底深度16~17m,可塑状态。具有中等压缩性,土的结构强度好,fk=185KPa;④粘土层,至终孔深度25~30m,强度偏低,fk=145KPa。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1。整个场地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湿陷性土层厚度为16m,自然地坪下18.6m为地下水稳定水位。2.2地基处理方案

8、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类别、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施工条件和当地材料的分析,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取2:8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8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桩与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就相当于较密实的灰土垫层,上部荷载通过这样厚的垫层向下传递,应力比天然地基扩散的快,同时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压力将大大减小。鉴于这个原因,它不象刚性桩那样需要桩端有很高的承载力,因此,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实际上需要进行两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是进行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