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

ID:608810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_第1页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_第2页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_第3页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_第4页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反思理论相关探究概述  摘要:该文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教师反思理论的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反思研究主要涉及反思的内涵界定及其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教师反思研究虽已探讨颇多,但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的反思,多是以课堂教学环境为背景,很少涉及生活反思。而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教师构建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个教师成功的职业发展必然不能忽略课堂外非正式的学习,不能孤立地与其生活世界相分开。关键词:教师认知教师反思教师职业发展生活反思教师认知研究是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促进职业发展,在对自身实践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反思中完善自

2、己,不仅是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要求,更是教师个体追求专业成长的迫切需要。一、反思内涵的渊源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意指自我反省,即对自己的体验、思想等进行体会和思考。20世纪80年代,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虽然从历史上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但大多数从事反思型教学和教师教育研究的教育者们推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5杜威(J.Dewey)为其鼻祖,认为杜威是较系统地论述反思的第一人。杜威在其发表于1910年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曾对反思作了界定:“对任何信念

3、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随后,教师教育者们从杜威的有关论述中获得启示,逐渐认识到反思对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论述,反思性教学学派应运而生。其中,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Schon)提出两个著名论断,即“行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与“对行动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认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

4、最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Posner,G.J(1998)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VanManen(1977)把反思水平分成三个阶段: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action)和批判反思水平。至此,反思性外语教学迅速发展和成长,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反思意识愈来愈强烈。二、对反思性教学内涵特征的研究5国内涉及教师反思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很多成果,很多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的含义进行了不同诠释。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反思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概括

5、(熊川武,1999;张立昌,2001;武继红,2003),止于理论层面的探讨,缺少案例实证研究。熊川武(1999)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张立昌(2001)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三、对反思与教师职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教师在

6、教学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反思策略,在其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促使众多研究者把研究视角放在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上(甘正东,2003;任庆梅,2006)。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际,改变其被动接受教育理论灌输的地位,开始从反思性实践中成为研究者,指导自己的行动,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状态。5综观我国反思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的反思,却很少涉及生活反思。而一个教师成功的职业发展必然不能忽略其课

7、堂外非正式的学习,不能脱离其生活世界。因此,由教学反思扩展到生活反思,并且把生活反思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相联系,把对教师反思的探讨延伸到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将其放在教师所生存发展的社会、家庭和文化教育土壤中进行研究,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反思性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研究,这是今后反思研究值得挖掘拓展的切入点。参考文献:[1]Dewey,J.HowtoThink:ARestatementoftheRelationofReflectiveThinkingtotheEducativeProcess.Boston:D.C.Heath,1

8、933.[2]Dewey,J.ExperienceandEducation[M].NewYork:Macmillan,1938.[3]Schon,D.A.TheReflectivePractition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