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

ID:6088794

大小:3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2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_第1页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_第2页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_第3页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_第4页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技术方法  【摘要】近来,由于计算机在测绘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广范。地籍测量也步入了数字化时代,而不论常规地籍测量或是数字地籍测量,界址点坐标的准确测定在地籍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介绍在数字地籍测量中,获取解析界址点坐标的主要方法、公式、在AutoCAD软件中的实现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要求,供测量时比较、选用。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一、解析界址点测定的方法与公式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置是利用实测角度及距离,按相应公式解算界址点的坐标。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极坐标法(1)测定方法与解算公式极坐标法属于方位与距离交

2、会法如图1所示,在已知点A上安置仪器,以已知点B为定向点,测定出已知点到界址点间的角度β和距离S来确定出界址点的位置,按式(1)计算界址点的坐标:(1)12极坐标法至少要有一个定向点,为了检核,亦可用两个或多个已知点定向。若用一个已知点定向时,可取已测定的较远的明显界址点作检核,或在相邻测站重复测定若干界址点检核。(2)在AutoCAD中的实现方法。在大规模地地籍测量中,极坐标法是测量中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测量方法。外业可利用全站仪内存记录数据,然后经数据通讯把记录在全站仪内存的外业观测数据按一定格式传输并存储到微机上。而后经数据预处理将各种数据按照其信息代码与编

3、号,自动进行归类,连线、生成可供AutoCAD直接使用的图形交换文件(DXF)。(3)特点及适应范围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结合,精度较高。由于电子速测仪的广泛使用,极坐标法能直接测定界址点的方位角、边长、坐标,可实现从外业到内业的自动化数值处理,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它适用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2.截距法(1)测定方法与解算公式12截距法属线性测量法,是界址点坐标测定的技术方法

4、之一。如图2所示,A、B、P1、P2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两点坐标已由极坐标法或其他定点方法测定,S1、S2的距离实地丈量,则P1、P2:点的坐标按下列公式计算:(2)(2)在AutoCAD中实现方法在A点画一半径R=S1的圆,圆弧与直线AB的交点即为P1,在B点画一半径为S2圆,并将AB延长到B'则圆弧与直线BB'的交点即为P2如图2-1:(3)特点及适应范围截距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截距法是解析界址点测定的重要辅助方法。3.距离交会法(1)测定

5、方法与解算公式如图形所示,A、B为已知点或已测界址点,用测距仪或钢卷尺丈量已知点A、B到未知点P的距离SAP、SBP,便可按式(3)计算P点坐标。(3)(2)在AutoCAD中实现方法:12如图3-1,在A点画一半径R=SBP的圆,在B点画另一半径R=SBP的圆与在A点为圆心的圆相交P'、P两点,由于是在CAD图形编辑状态下操作,很容易就判别出P点为待求的界址点。(3)特点及适应范围距离交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类界址点及原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址点的测定等,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该三角形的各交会角角

6、度应在30°~150°之间。当用(3)式计算时,由于交会结果为双解,已知点和未知点的点号顺序必须与图3一致。4.直角坐标法(1)测定方法与解算公式直角坐标法亦称正交法,它是借助于两控制点的连线或从一已知点出发并具有已知方位的直线和较短的支距测求界址点。如图4,A、B为两已知点,P为待定点,以方位aAB指向为纵轴X',方位“aAB+/2”指向为横轴Y',即建立一个相对直角坐标系。勘丈P到纵轴的垂距h以及B点到垂足Q的距离g,以相对坐标值(g、h)按式(4)解算界址点P的坐标:(4)12(2)在AutoCAD中实现方法:如图4-1在B点画一垂直于AB的直线BB',

7、在B点画半径为h的圆即可定出P点。(3)特点及适应范围直角坐标法是两次方位与距离交会的组合,施测简单,易懂易做,垂足点的精度不受地界和建筑物离测线相对位置的影响,精度较高,其缺点是目标点到垂足的距离受获取的垂足点位置精度的限制。在大量的界址点测量中,它仅仅是对极坐标法的补充。5.角度前方交会法(1)测定方法与解算公式角度交会法等同于方向交会法。如图5所示,A、B为已知点,分别在A、B点上设站观测“aβ”的角值,借助“α、β”角值和已知点A、B的坐标就可以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5)(2)在AutoCAD中实现方法:如图5-1,从A点画一条相对AB为α角的一条直线

8、,(可以通过Autotisp编一简单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