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

ID:608986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_第1页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_第2页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_第3页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_第4页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  如何保证城市化的教育公平?如何保障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和接纳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中央和国家的文件里已经写得很明确,就是建立在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下构建面向所有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但是这个概念要落实是非常困难的。在前些年,大城市,省会城市对于这些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做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目标,也提出了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来认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格局和挑战可能是重要的现实,我们统辖我们理解教育发展中的个别问题。7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

2、二三十年,现在将要启动的新一轮的城市化充满了争论,包括在这次的三中全会上究竟能不能成文还是一个疑问。但无论如何,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个大趋势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需求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借鉴前三十年,尤其是前十年城镇化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面向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想基本的变化,基本的格局就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了今天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有人说中国在传统的二元结构之外实现了一种新的三元结构,就是维持众多的流动人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这个流动人口的总数按去年的统计是2.56亿,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他们是一群离开

3、了农村,又没有能够真正进入城市的人群。由此产生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的群体,这就是维持在60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和2000万左右的城市流动儿童。也就是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出现了两个新的群体。关于教育公平的定义可以说得很复杂,也可以说得很简单,那就是首先关注这个社会上处境最不利的这部分人,首先帮助和改善这些人。这就是社会公平或者是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含义。在当前,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新的边缘化群体就是庞大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他们分布在城市和农村这两个不同的区域。所以对城市和农村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战。7城市如何保障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和接纳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这个价

4、值和概念,中央和国家的文件里已经写得很明确,就是建立在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下构建面向所有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但是这个概念要落实是非常困难的。在前些年,大城市,省会城市对于这些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做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这里面有一批省会城市,像成都、武汉、宁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包括特大城市上海,从200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3年的流动儿童的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从去年国家出台启动了异地高考的改革方案,把异地高考和在城市学习的学籍挂钩这个政策以后,在上海、北京和一些大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出现了新的障碍,也就是原来是来者不拒,都能够接受教育,甚至简化手续,现在重新改成

5、五证、六证。如果不限定门槛,他小学一年级就到城市来上学,高中毕业以后就能获得异地高考的机会,城镇的人们就会感觉到他们的教育受到了挤压。由于启动了异地高考,所以对流动儿童的机会保障开始出现了倒退,包括在上海。或者说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是不是应该对流动儿童实行全纳的教育,无条件的保障流动儿童进行义务教育这已经是一个问号,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围绕异地高考的议题,激发了城市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教育利益的冲突。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大局观,要有一个整体观,不能每个城市都各自为战,都高出门槛,阻挡外来人口进入,国家的政策是要进一步城市化,每年一个百分点。城市都尽可能的自我保

6、护,所以这个邻避政策,把他们挡在外面。这个政策可能是一个好糟糕的政策,需要去破解,需要去化解。7第一、就是要建立中央省、地、县多级财政分担的机制。现在流动儿童最集中的往往是大城市的几个区,像北京的朝阳区,海淀区。把流动儿童的财政压力全部转移到直接面向流动儿童的几个区,显然是不太合理的。上海已经建立了一个两级财政分担的机制,市级财政和区级财政共同分担的机制。很多人呼吁国家也应该设立一定程度的转移支付。因为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已经超越了狭义的区域内的义务教育,所以国家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最近这几年无论北京、上海,又面临着新的义务教育人口的小高峰,又出现新的人口上

7、涨,所以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忽然出现。前两年集中在幼儿园阶段,现在进入了小学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除了建立多级的财政分担的机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扩大办学的自主权,也就是要开放中小学的办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允许政府举办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民办教育,要扩大办学主体的多样化。这是中小学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改变现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不仅是为了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更深的层面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品质的改善,增加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包括解决大城市的择校竞争。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