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

ID:60903106

大小:209.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03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④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  )A.N2B.水汽C.CO2D.O3解析:选D 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3.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

2、紫外线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解析:选C 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A项错误。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B项错误。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必不可少的物质,C项正确。氧气可以供生物呼吸,而氮气没有此功能,D项错误。故选C。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  )A.高层大气B.电离层C.平流层D.对流层解析:选D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D对。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6题。

3、5.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解析:5.D 6.A 第5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水汽、固体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第6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4、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A对,B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8.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

5、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解析:7.D 8.C 第7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第8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2019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星6C”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10.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

6、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解析:9.C 10.D 第9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故A、D项错误;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项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排除,故C项正确。第10题,Ⅰ层为对流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Ⅱ层为平流层,适合飞行;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作逆温现象;Ⅱ层臭氧层以上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故D项错误。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

7、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11~12题。1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而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解析:11.D 12.A 第11题,从图中看到该气球所在高度约为100km,处于高层大气中,所以该探空气球飞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变化符合D项。第12题,大气圈质量的3/4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以上云雨绝迹,故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1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

8、图,回答下列问题。(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