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

ID:60903175

大小:100.4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03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_第1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_第2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_第3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_第4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 师说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2、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3、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C.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他)。D.君子不齿不齿:不值得谈论。解析D项,“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答案D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C.小学,文中指的是小处学习,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

4、”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解析B项,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答案B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论断。解析

5、A项,“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理解错误,“常师”是固定的老师,不是“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B项,强加因果。D项,应为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参考答案(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乎谄媚。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

6、这首唐诗,完成第5~6题。移家别湖上亭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5.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B.明明是诗人不忍离开,却说亭边的柳条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C.春风骀荡,景色宜人,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柳树枝头的黄莺鸣声悠悠,全诗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D.诗人视树、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

7、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解析A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错误,“好是春风湖上亭”中的“春风”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A6.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解析这是针对炼字设题,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来答题。具体答题时,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