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ID:609101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_第1页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_第2页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_第3页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_第4页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弱,造成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不会听讲也听不懂,学习主动性差,造成数学成绩相对滞后,自己主动意识差,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阶段难度加深,知识范围扩大,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适应性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学困生自学习惯差,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解题过程杂乱,无逻辑性。本文我主要从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关键词】初中

2、;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7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以后,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基础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成绩长期相对落后,常常招致教师、家长的冷眼及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和歧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正常发展。如何使学困生认真读书,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素质

3、,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谈谈一些看法:1.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1.1学习目的不明确,无心学习,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注意力分散,常常出现不稳定倾向,学习敷衍了事,掌握知识不牢固,成绩差。1.2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差,自卑感严重,惧怕数学,厌恶数学,不会学数学,缺乏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上心不在焉,不敢在集体中发言,也不参与讨论,只满足数学结论的得出,而对其推理过程则是充而不闻,闻而不清。1.3过分依赖老师、家长与同学,遇见困难望而生畏,学习缺乏主动性,抄袭作业,有时甚至涂改分数欺骗家长。

4、1.4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多,把本来不多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全部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恶性循环十分严重。2.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2.1来自学生的因素。2.1.1小学阶段数学基础较差。学生从小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初中学习,其中就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知识之间的衔接能力较差,从而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造成学习的相对困难。72.1.2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做作业、练习时生搬硬套,依赖性强,遇到问题不能主动请教教师和同学,学习效率低下。2.1

5、.3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一些学生还不适应这个变化,也慢慢地跟不上数学要求,从而成为学困生。2.1.4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2.2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在农村中学,每年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较小,读高中、大学的费用也较高,除了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外,大部分的

6、学生产生消极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入高中而不愿努力学习,加上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等的吸引,学生无心向学,成绩急剧下滑。也有的学生看到亲戚和他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虽然胸无点墨,但在各种场合照样能“应对自如”,甚至成了暴发户,对知识的价值产生怀疑,于是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成为学困生。2.37来自家庭的因素。在农村,许多学生家长本身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

7、导子女的作业;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占多数,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很少主动与学校、教师配合教育孩子,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展。学生有困难、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成绩下降,成为学困生。3.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3.17尊重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刚上初中的孩子,其心理和情感还不是十分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向师性。教师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我们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孩子先接受了我们,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教师在跟这类学生接触时

8、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说出“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笨”等伤害学生自信心的语言,更不应该出现贬低、嘲笑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显示出对他们充分的信任,注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其实他们因为没有搞懂,心里也很着急,教师要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能行。一个大人做事都需要充分的自信,更何况是读初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