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

ID:60911135

大小:71.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_第1页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_第2页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_第3页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1.1.1化学实验的安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的安全课时演练·促提升A组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化学危险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A.烧碱—1B.甲烷—2C.酒精—3D.白磷—4解析:烧碱是强腐蚀品,不属于爆炸品;甲烷是易燃气体;酒精是易燃液体;白磷能自燃,是易燃固体。答案:A2.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灭酒精灯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解析: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特别是一些具有腐蚀性质的药品;酒精灯应用

2、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带有溶液的滴管不能平放在实验台上,防止药品腐蚀滴管的胶头或实验台。答案:C3.我们乘车前都要进行安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品、强氧化剂等乘车。下列物品可让旅客带上车的是()①浓硫酸②氰化钾③水银④汽油⑤黑火药⑥白磷⑦酒精A.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④⑦D.没有解析:凡危险品皆不可带上车,题中所列物品均属危险品。答案:D4.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解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而选项A中的标志即为“腐蚀品”;选项B为“剧毒品”的标志;选项C为“易燃品”标志;选项D为“放射性物品”的标志。答案:A5.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

3、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A.用泡沫灭火器B.用书本扑打C.用水冲灭D.用湿抹布扑灭解析:取用灭火器的时间内酒精可能会迅速燃烧蔓延;书本扑打可能会引燃书本,甚至导致火势更旺;水冲可能会使火势蔓延。答案:D6.化学实验必须以实验安全为前提。下面的操作不会出现危险的是()A.强碱溶液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硼酸1⋯⋯⋯⋯⋯⋯⋯⋯⋯⋯⋯⋯⋯⋯⋯⋯⋯⋯⋯⋯⋯⋯⋯名校名推荐⋯⋯⋯⋯⋯⋯⋯⋯⋯⋯⋯⋯⋯⋯⋯⋯⋯⋯⋯B.取适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C.为防止药品污染,用剩的白磷放入垃圾桶中D.制备CO时,为防止CO逸出,待刚刚

4、出现气体时就在气体发生器出气口点燃解析:浓硫酸稀释应是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白磷有毒且容易发生自燃,用剩的白磷不能放入垃圾桶中;CO点燃前应验纯,否则点燃时可能会爆炸。答案:A7.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B.用酒精灯内焰加热试管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D.不慎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解析: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A项正确;酒精灯内焰温度较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使试管外壁受热不均匀从而炸裂,B项错误;CO有毒,燃烧时可生成无毒的CO2,C项正确;水银有毒易挥发

5、,硫粉可以与Hg反应,消除Hg挥发带来的危害,D项正确。答案:B8.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少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稀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解析:硫酸溶解于水中放出热量,会灼伤皮肤,A项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的腐蚀性,B、C两项错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且腐蚀性小,所以皮肤上的酸可以用碳酸氢钠处理,D项正确。答案:D9.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

6、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6)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解析: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点燃镁条时,需用坩埚钳夹持。答案:(1)F(2)A(3)D(4)E(5)B(6)C10.如图所示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装置,它有多种用途。(1)若瓶中装有X溶液,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由a管口通入,用以除去CO2,则X为。A.H2SO4B.NaOHC.NaClD.HCl(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

7、(填标号,下同)管口导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应从管口导入。(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有水的该装置,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从管口导入。2⋯⋯⋯⋯⋯⋯⋯⋯⋯⋯⋯⋯⋯⋯⋯⋯⋯⋯⋯⋯⋯⋯⋯名校名推荐⋯⋯⋯⋯⋯⋯⋯⋯⋯⋯⋯⋯⋯⋯⋯⋯⋯⋯⋯解析:CO2为酸性气体,作为杂质除去需要用碱性物质,B项正确;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故氢气进气管短,出气管长,即b管进;二氧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