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

ID:60913491

大小:16.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3.9《劝学》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要求与目标: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3、熟练背诵课文。教学方法: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

2、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坚持做到当堂成诵。课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1,2段。第二课时:诵读第3段;总结全文。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背诵默写全文。作业并检查纠正(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第一课时内容: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1,2段。过程:一、导入识字,不等于

3、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为什么人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要从师问道?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杰作?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现在,是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板块。学习这个单元,注意从经典中获得教益,学习思想观点的表达,学习朴素的文风,学习生动、清晰地阐述抽象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学《劝学》。二、检查预习(1)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輮(róu)虽又(yòu)槁(gǎo)暴(pù)砺(lì)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ì)生(xìng)

4、非异也跬(kuǐ)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螯(áo)(2)听写:登高博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锲而不舍三、简介作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述又称孙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国,晚年定居该地,从事著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现存32篇。1⋯⋯⋯⋯⋯⋯⋯⋯⋯⋯⋯⋯⋯⋯⋯⋯⋯⋯⋯⋯⋯⋯⋯名校名推荐⋯⋯⋯⋯⋯⋯⋯⋯⋯⋯⋯⋯⋯⋯⋯⋯⋯⋯⋯荀子和孟然同属于儒家学的派,

5、但他在性善上和孟子恰好相反,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人之初性本”,“其善者也”,要通后天学、反省才能弃善。四、第1段,并理解累1、2、和周同学合作,交流下列的意思:学——已——于(1)——于(2)——于(3)——以——有——暴——“木受”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学——勉学。,勉。《学》本文是原文的,原文比,本文了前面的部分内容。已——停止于(1)——从于(2)——比于(3)——比有——又(通假字)暴——曝(通假字)日——每日,名做状四个“而”:而1,2却;而3并且;而4而且“受而后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的,

6、故可省。3、解决疑4、学生翻5、文理分析。第一步:找点提:段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点的?(起句和句。)第二步:弄清的内涵提:段中的可分几?(分三:①“青,取之于⋯⋯而寒于水”;②“木直中⋯⋯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利”。)追:三从体上看,明什么道理?(学可以改一个人,使之明惠——学的意)6、背先自两遍,然后背。7、学生背一遍四、第2段,并理解累1、指名要求注意某一拍之中有些字之有极短的停(用“?”表示)。吾/?日?而思矣,不知/臾?之所学也。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者/。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3、和周同学

7、合作,交流下列的意思:而1——而2——而3——而4——而5——而6——而7——而8而1,2同,“地”修关系;而3,5同,“然后”承关系;而4,6,7,8同“却”折关系“彰”──就是“明”的意思。2⋯⋯⋯⋯⋯⋯⋯⋯⋯⋯⋯⋯⋯⋯⋯⋯⋯⋯⋯⋯⋯⋯⋯名校名推荐⋯⋯⋯⋯⋯⋯⋯⋯⋯⋯⋯⋯⋯⋯⋯⋯⋯⋯⋯“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致”──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能水”──能,擅长;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4、解决疑难5、学生练习翻译6、文理分析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

8、,先一一列举出来。(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绝江河”。)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