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

ID:60914697

大小:39.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02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四节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一、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各项技术要求及规定凡是防爆电气设备,不论安装在井下或地面工厂任何地点,一律按防爆电气设备管理和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1--㈠、外壳1、外壳有严重变形、歪扭、裂纹、开焊(砂眼)或凸凹超过10mm的。2、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3、透明板使用普通玻璃的,透明板破损、有裂纹的。4、开关把手置于零位而刀闸不能断的。5、使用未取得防爆电气设备生产许可证的厂商生产的防爆部件者(含自制)。㈡、平面、

2、止口和圆筒型隔爆接合面1、部分隔爆接合面、操纵杆与杆孔的隔爆接合面、隔爆绝缘套管隔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W和隔爆接合面的最大有效长度L、螺钉孔边缘至隔爆接合面边缘的最小长度L1,达不到下表规定者。I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接合面LL1W(mm)外壳净容积(L)形成(mm)(mm)V≤0.10.1

3、W和最小有效长度L达不到下表规定的。其中,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2--单边间隙,须不大于下表规定的相应W值的2/3。I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接合面LL1W(mm)外壳净容积(L)形成(mm)(mm)V≤0.10.1

4、≤25隔爆接合面长度L≥6L>d(mm)d>25L≥255、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6.3级的;操纵杆、电机轴的粗糙度大于3.2级的。6、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达到下列规定者:①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达到1mm,深度达到2mm的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2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超过5个,10mm的隔爆面上超过2个。--3--②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达0.5mm,

5、其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达不到规定长度的2/3。7、隔爆面上有油漆及杂物的。8、隔爆面严重锈蚀者。9、隔爆型插接装置:①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接插销,如果接反的。②电源电压低于1140V的隔爆插接装置,缺少防止突然拔脱的徐动装置的。③电源电压在1140V及以上的隔爆插接装置,缺电气联锁装置的。④插销在触头断开的断电瞬间,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不符合下表规定的。I类隔爆插接装置隔爆接合面的最大直径差和最小有效长度外壳净容积(L)L1(mm)W(mm)V≤0.5150.5V≥0.525

6、0.6㈢、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1、缺螺栓、弹簧垫圈等防松装置。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者。3、螺栓或螺孔滑扣,未采取规定措施者。㈣、隔爆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4--1、密封圈内径大于引入电缆外径超过1mm。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2、进线装置内径D0与密封圈外经D的差值超过下列规定者。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mm)密封圈外径D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D≥20≤1.020

7、mm的;密封圈厚2度小于电缆外径0.3倍的(70mm的电缆除外)或最小厚度小于4mm的。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时。5、将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的。6、密封圈部分破损的。7、密封圈的硬度达不到邵氏硬度45~55度的要求,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的。8、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它包扎物的。9、一个进线嘴内多个密封圈的,或密封圈大套小用的。10、密封圈没有套在电缆护套上或仅部分套在电缆护套上的。11、电缆护套(铅皮)穿入器壁不足5mm的。如电缆粗穿--5--不进器壁

8、时,可将电缆穿入器壁部分锉细,但护套与密封圈结合部位不得锉细。12、空闲进线嘴没有密封挡板时,挡板直径比进线装置内径小2mm以上,挡板绝对厚度小于1.82mm的(冶金部颁标准YB-176-63,公称厚度为2mm,厚度允许差为±0.18mm)。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3、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压盘式或螺母式进线装置金属圈放在挡板与密封圈之间的。14、进线装置压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