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

ID:60931805

大小:25.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03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板桥危岩工程治理施工组织设计1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413家属区后山危岩(崩塌)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负责:编写:审查:总工程师:贵州地矿一0二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七年二月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1编制总述1.1编制依据(1)《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413家属区后山危岩(崩塌)治理工程勘察及设计施工图》;(2)《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413家属区后山危岩(崩塌)治理工程施工合同》;(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4)《岩土工程治理手册》;(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6)其它与工程施工

2、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及相关规范。1.2编写说明(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认真、全面、系统地阅读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本工程的设计意图及施工质量的各项要求后编制的。(2)以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为依据,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在认真对现场条件进行勘察和采集物资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特点,并结合我单位多年来在同类或类似工程中的施工实践,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忠实业主、服务业主的宗旨,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3)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制定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4)本着”不懈追求,锻造精品”质量方针,对每一项工序

3、都严格按照设2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计文件的要求及施工规范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使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5)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确保工程总工期目标的实现。2工程概况2.1交通位置及施工用水、电情况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413家属区后山危岩(崩塌)治理工程,位于板桥镇娄山关路与娄河公路交叉路口,距遵义市中心城区约40公里,交通方便。但工程布置位置车辆不能到达,材料需二次搬运。施工用水、电可就近利用当地水、电。2.2地形、地貌、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区地貌类型总体为侵蚀低中山河谷斜坡地貌,

4、山脊呈西南-东北向延伸,坡脚较缓,坡顶较陡。总体地形坡度在47°左右,测区最高点高程为1129.7m左右,最低点为下方的公路,高程为950.0m,高差约179.7m,起伏较大,坡体上植被生长茂密,局部为陡崖。根据工程地质调绘结果,勘查区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分别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灰岩(O1h)。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主要是坡积层,黄褐色,为风化剥蚀的残坡积物,厚度约0m-1.0m,局部可达2米,主要由粘土、碎石组成,无规律排列,结构松散,孔隙较大,含水性差;碎石大小0.2-20cm,棱角状,含量占5%以上,成分主要

5、为灰岩颗粒,具大小混杂,分布不均匀的特点。3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2、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灰岩(O1h):分布于陡崖全区段,灰~灰白色厚层块状夹中厚层泥质灰岩,结构面较发育,岩体完整完整性较差,层理构造,含纹层灰岩,中厚层泥质灰岩夹层厚度约为20cm,厚层灰岩约60cm-120cm。3、根据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2.3危岩体特征1、为黄褐色,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力学强度较差,天然状态下粘土呈可塑状,饱和状态下,粘土呈软塑状,具备一定的胀缩性,结构松散凌乱

6、力学强度较差,碎石粒径在2-8cm,碎块石含量在10%-15%范围内,分布于危岩体中下部坡面上,分布特征为坡上部较薄,坡脚较厚厚约0m-1.0m,局部达到2m。2、场地出露基岩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灰~灰白色石灰岩,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成果统计,岩石岩芯样天然单轴抗压试验结果为36.5-42.0MPa,统计标准值为36.97MPa,岩石为较硬岩;按岩体完整程度划分为较破碎,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表3.2.2-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规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3、在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无泥石流和地裂缝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现场地内无地面塌陷、采

7、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2.4危岩体工程治理设计危岩治理工程陡崖全长约187.0m,高3.0-20.0m,厚3-7m3。在现状条4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件下陡崖上发育WY1、WY2、WY3、、、、WY15共计15处危岩单体,区段坐标见勘查平面图,现分述如下(见表3-1)。危岩危岩基本特征编号该危岩位于危岩去体侧,宽3m,高5m,厚约2m;后侧为裂隙面切WY1割,下部岩体部分被掏空,形成独立的岩块。该危岩位于危岩体左侧,宽3m,高3.5m,厚约3m;后侧与左侧为WY2裂隙面切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