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

ID:6093524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_第1页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_第2页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_第3页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_第4页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和防治对策探究  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及防治对策探析卢志文1梁健2(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文章介绍了柳州市区域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对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进行论述,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和岩溶塌陷现状分析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对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及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关键词]区域地质条件;岩溶塌陷现状;岩溶塌陷基本特征;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42.252文献标识码:A1前言柳州市岩溶塌陷发育强烈,已给当地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2006年一商住楼地基塌陷,40多户居民紧急转移;2008年柳州工人医院住院楼前出现

2、塌陷,500病人撤离;柳江县基隆村过量采地下水致地表塌陷形成3.5米的深坑;2012年柳南区帽合村发生大面积岩溶塌陷,1700多人迅速撤离。随着工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强,近年来塌陷的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均有因塌陷而造成各种损失的报道,严重影响了该市工程建设、经济开发和人民稳定的生活秩序。9柳州市地处柳江河谷,境内除小面积非岩溶山地外,其余为岩溶区,而柳州市规划建设多在岩溶区。由于柳州市近年来岩溶塌陷频发,损失严重。随着城市的建设以及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加剧。通过对岩溶塌陷现状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岩溶塌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城市的

3、规划布局及岩溶塌陷的防治等提出建议。2区域地质环境概述2.1地形地貌特征本区地貌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侵蚀堆积,溶蚀、侵蚀一溶蚀堆积及构造溶蚀一剥蚀等类型。其中构造溶蚀一剥蚀是非岩溶地貌类型,且覆盖面积小。2.2地层岩性特征本区岩性类型较多,其中以碳酸盐岩分布为主。主要为石炭系的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二叠系的薄层-中层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三叠系以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白垩系自上而下主要为紫褐色厚层状砾岩、紫红色中厚层状砂质泥质粉砂岩、泥岩、含砾砂岩;侏罗系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第四系有冲积洪积层、坡积层以及残坡积层,其中残坡积层性状松散,以粘土为主,是岩溶谷地覆

4、盖层中的主要类型。2.3水文地质特征9根据地层岩性、结构及其组合关系本区划分为两大含水岩组,即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和碎屑岩含水岩组。本区地下水主要受降水的补给,区内地下水埋藏一般较浅,多在10米以内,柳江河近岸地带可达20米。地下水水位变幅从河岸到分水岭由大变小,近岸带可达10多米,分水岭地带一般在5米之内。地下水开采区内受人工抽水影响,形成了若干个开采漏斗。3岩溶塌陷的现状特征3.1岩溶塌陷现状柳州市岩溶塌陷的规模及空间分布与岩溶发育状况、构造特征、覆盖层性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岩溶塌陷分布范围广、发生时间长、类型多,规模不等,往往成群、成带发育。据资料,测区内共发生塌陷(群)26处

5、,塌陷坑161个(分布图3.1)。塌陷发生的时间,最早在50年代,最新的为去年5月柳南区帽合村发生的塌陷群,共37个塌陷点。岩溶塌陷的形态、规模各异,分布于孤峰平原,峰林谷地、河流阶地、山间洼地等处。从总体上来说在人类建设活动区、地下水、地表水变幅较频繁区及公路、铁路两侧和人类居住区塌陷发生强度、频率都大。图3.1柳州市岩溶塌陷现状分布图9根据资料分析表明,柳州市覆盖岩溶区发生塌陷密度较大,达2个/km2,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至东风瓦场一带,稻田内远远就可望见残余的水坑(照片3.1);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也有突然一边陷入坑中翻车的现象(照片3.2);柳南区帽合村发生的岩

6、溶塌陷群一角(照片3.3)。有时工程开挖基坑排水时造成附近多处垮塌,打桩机的击振也会造成塌坑的出现。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塌陷的主控因素并造成塌陷日趋频繁,岩溶塌陷给柳州市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制约着柳州市区的发展。照片3.1进德镇东风瓦场一带岩溶塌陷照片3.2柳州市跃进路突然塌陷照片3.3柳南区帽合村塌陷群一角3.2岩溶塌陷基本类型通过已有塌陷的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该区岩溶塌陷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大类,即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他们主要是由于下伏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溶发育,上覆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而形成。1、自然塌陷:区内自然塌陷为56处,占总塌陷

7、数量的72.9%。92、人为塌陷:其中尤以抽水及蓄水等引起地下水位剧变产生的塌陷为主,约占人为塌陷的85%;还包括振动或加载引起的塌陷,该类塌陷数量不多,主要在铁路、公路、仓库附近。根据调查工作区由于车辆往返震动和打钻振动引起的塌陷(共有8处):由于堆载而产生的塌陷有三处。3.3岩溶塌陷基本特征柳州市岩溶塌陷的规模不均,总体看,岩溶塌陷的形态、规模各异,成因也有所不同,塌陷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如下。1、平面形态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