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ID:609448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1页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2页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3页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4页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棉花黄枯萎病的危害症状、致病因素、发生规律,并针对该病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棉花黄枯萎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危害症状;致病因素;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6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197-011危害症状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都能危害棉花茎杆,进而全株发病。棉花枯萎病的病叶呈青枯型、半边黄、皱缩型和黄色网纹型等。2种病菌都是侵染危害茎杆内的维管束组织,影响养分和水分向上输送,导致植株枯死[1]。剖开病株,可见茎杆带有黑褐色

2、条纹。棉花枯萎病最早于土温20℃即开始发病;土温25~28℃会产生发病高峰;土温达335℃,病菌停止发育;至9月雨量增加气温下降时,病菌继续发育,此时会再次产生发病高峰。棉花黄萎病苗期发病很少,从现蕾至结铃期形成发生高峰,开始植株下层叶片边缘和主脉间发生不规则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转白,但主脉仍保持绿色,所以群众称“西瓜叶”。有时叶缘稍卷,叶片不平,最后成为褐色掌状斑驳脱落。轻病株落叶少,重病株叶片除主脉附近叶肉保持绿色外,其余都是黄色或褐色枯斑,最后脱落成光杆,或仅留1~2片顶叶,有时在主茎基部抽生细小新枝。枯、黄萎病的根、茎、叶柄的木质部,剖开后均变成黑褐色。2致

3、病因素枯萎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与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耕作制度密切相关。一是棉花品种与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种植抗病品种,发病会明显减轻,甚至极少发病;种植感病品种,则发病严重,甚至大量死亡[2]。二是气候条件与发病密切相关。过多的连阴雨水会造成水分过量浸渍致使棉株黄萎不长,或导致棉花旺长,拉长花蕾距离、提高果节枝位,此时若氮肥施入过多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将会造成棉花生长营养不平衡。棉花苗期土温达到20℃,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进入发病高峰,335℃以上病情受抑制。因此,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遇大雨或暴雨后,棉田土壤湿度大

4、、温度低时此病易大发生。三是施肥量与发病密切相关。前期施用过量氮肥,造成土质偏酸,尤其是苗期氮肥施用过量会出现疯长株高、蕾花少,严重过量,会造成烧根死苗。四是耕作栽培方式与发病密切相关[3]。棉花连作此病病重,轮作发病减病轻。多年连作,使病菌在土壤中越积越多,故发病日趋严重。由于病菌在土壤病杆中的存活期可达18个月,病菌在土壤中也能腐生存活5~6年,有些重病田因常年秸秆还田,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即使轮作3~5年,防病效果也较差。水旱轮作可达到2~3年有效。地膜覆盖易加重发病,铺膜后由于具有增温保温、提墒保墒的作用,有利于枯萎病的发生。发病提前,病情加重。一般宽膜病

5、情重于窄膜,窄膜重于不铺膜。在宽膜栽培中,中间2行的发病率又明显高于2个边行。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一般发病较重。3发生规律棉花黄枯萎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2种不同真菌引起的。棉花黄枯萎病为传染性病害,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连作棉田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多。病菌通常以菌丝体形式潜伏在棉籽的种壳、种子内部和短绒、无症状寄主、未腐熟肥料、带菌的棉籽壳、棉籽饼中,或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继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最易入侵棉株根部伤口或由根梢直接进入,根部遭受的各种虫伤及机械伤均容易被病菌入侵,因此若土壤中线虫等较

6、多将为病菌入侵提供良好的条件。棉花黄枯萎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传播,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事操作有关,如耕地、灌水、大风及施用未经腐熟的土杂肥或未经热榨处理的带菌棉籽饼等,都可造成病害近距离传播。4防治措施54.1农业防治防治棉花枯萎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选用无病种子、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施肥”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4]。一是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晒种2d,将种子用55~60℃清水浸种30min(水与种子比例为1.0∶2.5)后,再用多菌灵拌种,多菌灵与种子比例为1∶100[

7、5]。二是药剂拌种。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25g+96%恶霉灵3g,对水1.0~1.5kg,浸拌种子10kg,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杜绝种子传染。三是合理轮作。坚持与绿肥、禾本科等进行3年以上轮作,重病棉田可与大麦、玉米、油菜、小麦、高粱等轮作3~4年,可以有效压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稻棉水旱轮作或苜蓿与棉花轮作以及种植绿肥等效果更佳。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棉田生态条件,控制病害发生[6]。在棉田周围建好排水设施,做到雨后及时排水,及时中耕划锄、晾墒,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湿度,也能有效地减轻病害发生程度。4.2药剂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