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doc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doc

ID:60983273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17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doc_第1页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牛顿运动定律应用(3)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F=m(g+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产

2、生失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所以F=m(g-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点评:(1)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G=mg始终不变。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失重时,物

3、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2)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例】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里,如果升降机运动时加速度的绝对值为a,升降机底板对人的支持力F=mg+ma,则可能的情况是A.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B.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上

4、加速运动C.在向上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D.在向下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解析: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F=mg+ma大于人所受的重力mg,故升降机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而A项中加速度向下,C项中加速度也向下,即处于失重状态。故只有选项B、D正确。【例】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中完成的是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解析:绕地球飞行的太空试验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其中的物体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没有压力,对悬挂物没有拉力。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利用的是物体和砝码对盘的压力产生的力

5、矩,压力为0时,力矩也为零,因此在太空实验舱内不能完成。同理,水银气压计也不能测出舱内温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对悬挂物没有拉力,因此弹簧秤不能测出物体的重力。温度计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可以测出舱内温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例】如图,两轻质弹簧和质量均为m的外壳组成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挂有质量为M的重物的乙秤倒钩在甲的挂钩上,某人手提甲的提环,向下做加

6、速度a=0.25g的匀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示数为1.25(M+m)gB.甲的示数为0.75(M+m)gC.乙的示数为1.25MgD.乙的示数为0.75Mg【例】在一种能获得强烈失重、超重感觉的巨型娱乐设施中,用电梯把乘有十多人的座舱,送到大约二十几层楼高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开始启动,座舱匀减速运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6m,当落到离地28m时开始制动,若某人托着质量为5kg的铅球进行这个游戏。问:(1)当座舱落到离地高度40m左右的位置时,托着铅球的手感觉如何?(2)当座舱落到离地高度15m左右的位置时,手要用多

7、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