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

ID:61001052

大小:15.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1-19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_第1页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_第2页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_第3页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_第4页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根河湿地导游词.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根河湿地导游词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广袤的草原,内蒙古境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根河湿地算是个例外。下面是xx精心收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大家好,我是阳光假日旅行社的导游杜奕辰,大家可以叫我杜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根河湿地,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河湿地:  根河湿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北侧,莫尔道嘎林业局境内。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由于河流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形成了多处牛轭湖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像一串串宝石,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天然景色有观赏不尽之美。  下面

2、请大家跟着我进入根河湿地。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湿地的景色一览无余。根河湿地保护区占地12.6万公顷,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根河湿地物种丰富,野生植物有67科227属404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6目56科268种。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较稳定的水情、充足的湿地,这里成为许多鸟类非常重要的庇护场所,每年在这里迁徙停留、繁殖柄息的鸟类达到20XX万只。  接下来是大家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见尽情的欣赏一下根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拍照留念。两个小时以后,我们还在此处会和。祝大家玩得愉快!  【2】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风

3、光秀美的南洞庭。今天的行程是这样为您安排的我们将乘船游览南洞庭中的七星洲,登凌云塔,观赏万顷芦苇,洞庭神树,体验洞庭渔村风情,品尝洞庭全鱼席和“洞庭四珍”。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在水上,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洞庭湖是1亿年前的地层断裂塌陷而成的,现有面积3999平方千米,分为东、西、南三个部分,我们看到的南洞庭湖区域面积超过1680平方千米。XX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湿地名录。南洞庭湖区是一处集湖光水色、岛屿汀州、珍稀物种和动人传说于一体的神奇之地。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看到的洲岛湖汊就是美丽的七星洲,远远望去,它就像北斗七星散落湖中,七星洲也由此而得名。洞庭湖形成于1亿年前的燕山运

4、动后期,是传说中的云梦之泽。洞庭湖是世界上水位落差最大的内陆湖泊,最大落差达13米。湿地内河网交错,季节性变化大,水涨为湖,水落为洲。七星洲在丰水季节为一片汪洋。  各位游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洞庭湖上仅存的两座石塔之一的凌云塔(另一座为镇江塔),洞庭双塔是我国水工建筑的杰出代表。  (登塔)凌云塔建造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塔高33米,七层、八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塔基由松木和煤炭填充而成,塔身由16700多块花岗岩砌就,塔一层门联是“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阵嵯峨焕彩霞”,二层北门刻有“挺书一支挥翰墨,连登七级会风云”。登凌云塔,你们会不会有曲曲层层皆人画、晴晴雨雨总宜人的感

5、觉呢?  凌云塔修好以后,清代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相邀登塔游览,并各吟诗一句,联成七言绝句一首  洞庭秋水砚池波。  拿过君山当墨磨。  宝塔倒悬权作笔。  苍天能写几行多。  凌云塔至今保存完好。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上船时)大家请看我的左手边这条江,这就是资江。  (船驶入江后)大家看到的广阔湖面是南洞庭18个大湖中的万子湖。万子湖是在洞庭湖南移过程中形成的,它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条河,叫“青草河”,相传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每到阳春三月,都要相邀到这里来踏青吟诗,因古代文人名后边多带“子”,故名“万子湖”,指文人骚客游览之地。  南洞庭湖水体是中亚热带

6、地区水生生物资源繁衍发展的良好场所,堪称生物物种基因库。有植物863种,其中水生和湿生高等植物500多种,广泛分布于洲滩的苇荻群落,南洞庭湖面积达73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有鱼类114种,其中中华鲟、白鲟、银鱼、鳗鲡等是珍稀名贵鱼类,世界上仅存的五种淡水鲸之一的白鳍豚就生长在这里。辽阔的洲滩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已发现的鸟类有258种之多,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白鹳等7种。南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内有岛、船影点点、苇草青青、鸥鹭翔集;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一日之中气象万千,一派水乡泽国风光,如诗如画。前人描述的“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渔

7、村夕照”、“江天暮雪”都是南洞庭的真实写照。因而世人无不惊叹“山在张家界,水在南洞庭”。  湖南因湖得名,因湖衍生了灿烂的渔耕文化和湖湘文化。早在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6000~80XX年前,人类开始在这里种植水稻。XX多年前的屈原流放到此,仍忧心于楚国的安危,行吟于芷草幽兰间,写下了《楚辞》、《仇歌》、《天问》、《橘颂》、《涉江》等不朽诗篇。范蠡抛却荣华富贵,与西施泛舟于湖光山水间,隐居于赤山岛。三国时期的刘备、诸葛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