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课件 王岩.ppt

心衰课件 王岩.ppt

ID:61031525

大小:1.9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1-01-20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1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2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3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4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5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6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7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8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9页
心衰课件 王岩.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心衰课件 王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衰王岩一.概述定义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悸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心气虚衰,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凌心的征象。历史沿革《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心水者,

2、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西晋王书和《脉经》首先提出了“心衰”的病名。治疗上提出“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

3、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载。唐容川在《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此虚证;否则多夹痰瘀,宜细辨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心系病类》进一步规范了“心衰”的病名,明确指出该病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行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西医学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外邪

4、侵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劳逸失度5.年老久病6.禀赋异常1、外邪侵袭久居湿地风寒湿邪内侵损伤经脉而为痹证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内陷心包,损及于心心之阴血耗伤,心阳衰竭复迁延内舍于心心衰血瘀内阻阻遏心阳心气鼓动无力心脉痹阻2、饮食不节饥饱无常过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上犯于心心脉痹阻阻遏心阳心衰吸烟、酗酒损伤肺胃痰热内蕴痹阻心脉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心衰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耗气损伤心气推动无力心衰心阳受遏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

5、滞5、年老久病年老体虚久患疾病肾之元阴元阳亏耗阳虚不能鼓动心阳心血失运心衰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胀、眩晕、消渴等病阴虚不能上济心火6、禀赋异常母体妊娠早期感染邪毒胎儿心脏受损先天性心脏病血不循常道心衰先天禀赋不足精血虚于里卫气弱于外腠理失固日久风寒湿热趁虚而入反复感邪基本病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病位——心,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血阴阳亏虚标实:瘀血、痰浊、水饮、气滞心之阳气虚衰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中心环节三.诊断唇舌紫

6、暗,脉虚数或微弱水肿呈下垂性,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心衰—心悸、气喘、水肿早期气短心悸夜间惊悸喘咳终末期胁痛或胁下积块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冷端坐后缓解中期心悸频发动则喘甚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咳痰,或泡沫样血痰病史、发病年龄、诱因四.鉴别诊断哮病心衰相同点均有气喘的表现鉴别要点多有伏痰夙根,复因外感、食物、花粉或情志等因素诱发。发作时喉中痰鸣,呼吸困难,间歇期则如常人。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肺胀、眩晕、消渴等病史,或继发于伤寒、温病,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五志过极等可诱发或加重心衰。心悸、

7、气喘、水肿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五.辨证论治1、辨标本虚实本虚气虚为基础,或兼阴虚,或兼阳虚,终至阴阳两虚。心衰标实痰浊、血瘀、水停、气滞辨证要点2、明脏腑病位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汗气短乏力心衰肺咳嗽咯痰气逆喘促脾脘腹痞闷纳呆大便异常肝胁痛黄疸肾尿少肢肿急性胸痹、心痹、心瘅等病史静脉输液过快过多劳累、七情过极、气候骤变、感冒、妊娠分娩严重的呼吸困难,喘促不能平卧,或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苍白或青灰,汉出肢冷,躁扰不宁,或神昏,唇舌紫暗,脉虚数或微弱。治疗及时可以有效缓解,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3、

8、分急性慢性慢性各种心脏病发展而来,起病缓慢心悸,喘促,劳则加重,乏力,头晕,腹胀,尿少肢肿等症状及瘀血舌象,多呈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终末期心衰预后不良。治疗原则:首当权衡缓急,补虚泻实,或补或攻或攻补兼施。治法:首当补益心气,温补心阳,养心为本,兼顾五脏;其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配合理气、化痰、利水、逐饮诸法。注意:消除病因或诱因,坚持防治结合。治则治法1.气虚血瘀2.气阴两虚3.阳虚水泛4.痰饮阻肺5.阴竭阳脱分证论治主症特点心悸——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