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

ID:61034321

大小: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20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_第1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_第2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_第3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_第4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张红奎等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城镇化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和引擎。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角,将在这一进程中受到最为直接最为深远的影响。增加收入,作为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和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必将迎来更为重大的历史契机。  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2、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城镇化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和引擎。这一历史进程将把几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无疑会引起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角,将在这一进程中受到最为直接最为深远的影响。增加收入,作为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和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必将迎来更为重大的历史契机。  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3、2013年城镇人口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为53.7%,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经验判断,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相关研究普遍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我国城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果算上在本地乡镇就业的农民工,2013年农民工总规模达2.69亿人,农民工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幅提高了工资性收入。2013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

4、59.0%,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5.3%,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极大地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效应成为农民的新源泉。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比例从2007年底的5.4%增长到2012年底的21.5%,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随着农地流转的进一步快速推进,农地经营规模效应将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从经济增长与带动就业的角度看,对中等城市发挥的作用应当给予高度关注。据有关专家测算,2009年就业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以就业弹性(城市非农就业增长率/城市非农产业GDP增长率)来衡量,5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平均仅为0.15,50~100万人的中小城市平均提高到0.17,200~300万人的中大城市最高,达到0.37,3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又回落到0.25。  县城和小城镇对联系城市和农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发展不但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还受到层级化城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6、新型城镇化必须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这就需要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分配的干预。统筹各类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集聚能力较强、经济成长性较好、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中等城市。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较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加快实施省直管县改革,减少行政层级,暂不具备省直管县条件的地区,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要全面实行省直管县体制。  进一步促进农村

7、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2004年以来,我国非农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开始趋于下降。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从2005年的0.52下降到2010年的0.29,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从2004年的0.52下降到2010年的0.19。  就业弹性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首先,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不但不利于扩大就业,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其次,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而这类产业的就业弹性要低于传统服务业。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服务业应该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传统服务业

8、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改变GDP导向的政绩考核观,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优先位置。积极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加快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环境载荷能力,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