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

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

ID:61040312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20

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_第1页
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柑桔树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柑桔树脂病是柑桔、柚类重要病害之一,树干发病的果园如不及时防治,将会导致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染病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还易引起大量烂果,造成较大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症状  病部呈灰褐色,稍下陷,并渗出黄褐色粘液,高温情况下,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病势停止发展,病斑周围产生愈合组织,已死亡的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在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明显隆起的界线。在适温、高湿条件下有流胶现象发生。  若病菌侵染枝条,引起皮层坏死,呈现褐色病斑,病、健部位交界处常有小滴树脂渗出

2、。严重时,可使整个枝条枯死,在枯死的枝条表面散生着无数黑色小粒点。  若病原菌侵染新叶、嫩梢和幼果时,病部表面呈现许多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隆起,手摸表面粗糙,散生似砂纸之感,故称为“沙皮”。在幼果上粒点边缘多有裂缝,与健部分界明显。病害发生迟则影响不大,若发生早,果实生长停滞,发育不良。  若病菌侵染果实,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渐向中心轴与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革质,有韧性,用手指轻压不易破裂

3、,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有时病果表面生长一层白色菌丝体,散生黑色小粒点的分生孢子器。  2、发生规律  柑桔树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以无性世代的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病树干或病树皮上越冬。当气温达20℃左右,雨水充足时,潜伏的菌丝恢复生长发育,形成更多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萌发芽管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并再发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该病菌寄生性不强,萌发芽管必须在寄主伤口侵入为害。因此,一切能造成树体伤口的因素

4、,均能引起发病,例如冻伤、灼伤、虫伤、剪口伤、机械伤等。  在栽培管理上,因管理不当常造成树势生长衰弱,易受冻害,发生的伤口不易愈合,有利病菌侵染为害,加重发病。  3、防治方法  树脂病的防治,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做好防寒工作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是防治的关键。要因地制宜,及时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3.2病树治疗:枝干上的病部及早刮除,涂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

5、倍液或1%硫酸铜或1%抗菌剂402液。全年涂药两期(5月,9月),每期涂药3—4次。  3.3喷药保护:每年春芽萌发前喷1次0.15%波尔多液,落花三分之二至三分之二以及幼果期各喷1次药。药剂可选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0%的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