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

ID:61046397

大小:54.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0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点和重点第1章绪论重点:(1)混凝土结构中配筋的主要作用与基本要求。(2)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重点:(1)钢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及其数学模型。(2)单轴向受压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及其数学模型。(3)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及相互间的关系。(4)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三向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变形特点。(5)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的概念。(6)混凝土徐变、收缩与

2、膨胀的性能。(7)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难点:(1)钢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及其数学模型。(2)单轴向受压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及其数学模型。(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第3章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重点:(1)结构可靠度的基本原理,可靠指标的基本含义。(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3)荷载和材料的分项系数,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难点:(1)结构可靠度的基本原理。第4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重点:(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三个受力阶段的概念,

3、包括截面上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破坏形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破坏形态的影响、三个工作阶段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等。(2)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在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3)单筋、双筋矩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纵筋的主要构造要求。难点:(4)(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三个受力阶段截面上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第5章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重点:(1)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应力状态。(2)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影

4、响。(3)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限制条件。难点:(1)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2)梁内纵筋的弯起、截断及锚固,受弯构件钢筋的布置等构造要求。第6章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重点:(1)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形态、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主要构造要求。(2)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破坏两种形态的特征及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原理。(4)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纵筋与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5)N

5、u-Mu相关曲线的概念。(6)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全过程、两种破坏形态的特征。(7)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及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难点:(1)螺旋箍筋柱的原理与应用。(2)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3)I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第7章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重点:(1)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形态、正截面受拉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2)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全过程、两种破坏形态的特征。(3)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

6、拉承载力计算方法及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第8章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重点:(1)矩形截面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限制条件及配筋构造要求。(2)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难点:(1)变角空间桁架计算模型。(2)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3)第9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重点:(1)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基本性能,包括截面上与截面间的应力分布、裂缝开展的原理与过程、截面曲率的变化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构件裂缝宽度、截面受弯刚度的定义与计算原

7、理,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的验算方法。难点:(1)构件裂缝宽度、截面受弯刚度的计算原理,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的验算方法。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重点:(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各项预应力损失值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2)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构造要求。(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构造要求。难点:(1)各项预应力损失值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2)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

8、阶段的应力状态。第11章楼盖重点:(1)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以及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铰线法的设计方法。难点:(1)塑性铰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铰线法的设计方法。第12章单层厂房重点:(1)等高排架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方法。(2)牛腿、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构造要求。难点:(1)排架结构的内力组合方法。第13章多层框架结构重点:(1)多层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2)多层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实用计算方法,如分层法、D值法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