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制造工艺.docx

车身制造工艺.docx

ID:61054163

大小:3.0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1-21

车身制造工艺.docx_第1页
车身制造工艺.docx_第2页
车身制造工艺.docx_第3页
车身制造工艺.docx_第4页
车身制造工艺.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身制造工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第一章绪论汽汽车车车车身身制制造造工工艺艺一、生产流程简介¾轿车车身的生产流程¾客车车身的生产流程¾车身制造的“三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重庆大学汽车系编制:罗虹2009。2第一章绪论二、车身制造的生产方式及制造方法1.生产方式:z单件生产:小于300辆/年;z小批生产:300~3,000辆/年;z中批生产:3,000~30,000辆/年;z大批生产:30,000~150,000辆/年;z大量流水生产:大于150,000辆/年。2.制造方法z先进的制造工艺与合理的制造工艺z单件生产:模

2、具尽量简化,以钣金(手工)为主,设备用小冲床。刮腻子。漆自然干燥。z小批生产:覆盖件的主要成形工序用简易模具(如用低熔点合金模),其它工序常用手工操作完成。焊装有固定的的装配台。零件互换性差。表面处理用简易清洗室、喷漆室、烘干室,人工操作。z中、大批生产:覆盖件的冲压全用钢模。在冲压线上要承担数种冲压件的生产。冲压设备有大型压力机。表面处理有较完整的油漆生产线。工序间使用输送带、悬挂运输链等。生产过程部分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z大量流水生产:冲压件有相当部分是在通用或专用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冲压生产线上

3、生产。装配焊接、涂漆多是在专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线采用自动控制。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车身生产的主要工艺有哪些?2.为什么说先进的制造工艺不一定是合理的制造工艺?第一章绪论三、车身制造的特点z品种多,生产性质复杂。货车车身零件有400~700种,轿车、客车500~800种。此外,还有200~300种标准件和非金属件。因此,材料品种规格多,制造加工工种多。z质量要求高。大型覆盖件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装焊后,对形状的要求,如门缝。z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因素多。冲压操作搬运量大。压力机操作危险性较大。z

4、冲压重型设备多,厂房造价高。与机械加工和装配相比,厂房造价高50%~100%。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第二章车身冲压工艺第一节概述一、冲压¾冲压z板料在模具的作用下,其内力达到一定值时,某些部分就会产生与内力的作用性质相对应的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¾冲压的特点z应用范围广;z生产效率高;z质量稳定;z省能;z材料利用率高;z制件表面质量好;z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z模具技术要求高,制造周期长,成本高。1第一节概述二、冲压工序的基本分类¾按变形特点分为两大类:z分离工序:冲压制件与板料沿要求的

5、轮廓线分离。材料要发生破坏。z成形工序:工件在不发生破坏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第二章车身冲压工艺第二节冲压用材料一、材料的质量和冲压性能¾材料应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z零件(车身)的使用性能要求;z冲压工艺的要求。¾材料的冲压性能z材料的冲压性能指材料对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包括:便于加工、易得高质量、生产率高、模具消耗低。z决定冲压性能的因素:机械性能,化学成份,金相组织,表面质量,尺寸精度。¾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z弹性变形阶段:σ=Eε塑性变形阶段:σ=Cεnz弹性极限σe,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

6、;第二节冲压用材料3.硬化指数nz硬化效应: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强度指标(σs、σb)随变形程度加大而增加的现象。zn为硬化指数。n越大,硬化程度越大。z硬化使冲压中不易出现局部的集中变形和破坏,能扩展变形区,增加变形程度。但硬化后需要的变形力增大;限制进一步变形;翻边易开裂。可在两次冲压工序之间加退火工序来消除硬化。4.板厚方向性系数rz材料在各个方向(三维方向)上的变形特性是不同的(各向异性)。z拉伸试验时,延伸率为20%时,宽度应变与厚度应变之比r=εln(B/B)式中:B0、B为变形前、后的

7、试样宽度;B=0t0、t为变形前、后的试样厚度。ln(t/t0)εtz由于板料不同平面方向上的r值不同,通常取r为r=r0+r90+2r45式中:rα为与轧制方向成α°方向上所取试样的r值。4z若r=1,材料为各向同性;若r>1,宽度方向上比厚度方向上更易变形,制件厚度变薄量小,对冲压工艺有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冲压用材料(一)机械性能1.延伸率δ,均匀延伸率δuz延伸率是一个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表示了材料的可能的变形量。z延伸率由拉伸试验确定。式中:l0为拉伸试验试件原长;l为试件拉伸变形后的长度。zl

8、为试件被拉断时的长度,δ称为总延伸率(常称延伸率);zl为试件拉应力开始达到强度极限σb时的长度,δ称为均匀延伸率,记为δu。2.屈强比σs/σbz屈强比是屈服极限σs与强度极限σb的比值。z屈强比小,即屈服极限较小,强度极限较大,说明材料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不易回弹,且不易破裂。这对冲压成形是很有利的。第二节冲压用材料5.板平面方向性z材料在各个平面方向上的变形特性是不同的。如r0、r45、r90一般不相同。z表示板平面方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