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ID:6105440

大小:171.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2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_第1页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_第2页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_第3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农村经济2003年第l1期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王国敏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为我们绘制了21世纪头果按世界通用的城市化模式标准,2000年,我国的2O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要达到这城镇化率应在6O%以上;如果按世界不同国家人均一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和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全GDP与城市化水平相关关系来看,我国的城镇人口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解决好“三的比重应为46.32%。但2000年我国实际的城镇农”问题。邓小平曾多次指出:“

2、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为36.22%,城镇化水平滞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六大政治报告也指出:后10.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工业化率低47.8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已经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但农业人口仍占很大的比重。这一现象有悖于工业务。”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依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赖于城镇化发展。本文将就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展。状、困难、矛盾及对策作一些理

3、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二、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城镇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国城镇化发展的社会性因素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在城镇化和整个城镇体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出现在新中国成立系建设中,小城镇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社会主义以后。当时,由于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家发展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愿望尤为强烈,加之急于希望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迅速。1983年底,我国建制镇数量不足3000个,距,于是在选择国民经

4、济发展战略时,我们选择了1984年一跃超过7000个,增长了1.4倍。到200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重工业的发展需年底,全国的建制镇发展到20358个,与1983年相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在工业化水平很低比,数量增加了6.8倍,年平均递增6%左右。尽管的农业国,农业部门自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所需资我国的城镇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城镇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国民收入分配向工业和城市倾化仍处在一个低水平上,城镇化过程明显滞后。按斜。以农业积累为启动工业化的初始资本,这是所世界通用的城市化

5、模式标准,人均GDP500美元,城有工业化国家共同经历的过程。问题在于,发达国镇人口应占总人口的52.7%,人均GDP800美元,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以农、轻、重为序渐进发城镇人口应占总人口的61.1%。随着世界工业化展,不断更迭的。而我国的工业化却跨越了以轻工进程的加快,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主8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率也达到源没有从农业向轻工业转移,结果农业~直是工业40%,并且呈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城镇化部门扩张所需资金积累的

6、重要源泉。重工业优先发水平却大大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化的展对农业剩余的过度提取,一方面加速了工业化发发展速度。200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483美元,展过程,使我国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工同年工业部门占国民收人的比重达到84.1%。如业化,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落·8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农村经济2003年第11期后,农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循环、自我扩农业的劳动力生产率差距拉大,工农产品比价因收张的能力,造成农业内部剩余劳动力的

7、积累。在优入需求弹性不同而出现有利于工业,不利于农业的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下,农业剩余在从农业部门中变动趋向,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容易形成垄断,而分散大量流出的同时,却没有带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的小农在交换中处于劣势,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农产业的转移。根据费景汉和拉尼斯关于创新和资拉越大;另一方面,这种体制把农民限制在农村,压本对劳动力的吸纳模式,1953-1987年,我国资本抑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经济处于吸纳劳动力累计应为17t13.7万人,而同期实际吸短缺状态。经济越短缺就越强化“城乡两策

8、”体制,纳的只有8097万人,只有应吸纳人数的47.3%,少从而形成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吸纳9016.7万人。这样就导致了在工业产值比重3.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是制约城镇化发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长期维展的经济因素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据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的统从世界经济发展轨迹看,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计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城强度最大为4.09倍,而中国改革前的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